许广平在学生时代就是个叱咤风云的社会活动分子。嫁给鲁迅后许广平简介,她为了支持父亲的事业,社会活动一概不参加,约她写稿统统谢绝,成了地道的家庭主妇,鲁迅的朋友们称羡的“贤内助”。鲁迅故去后,许广平与周海婴母子俩搬到法租界霞飞坊栖身,经济拮据,幼小的海婴又三日两头被病魔折磨着,真使许广平身心都承受着重大的负担。即便如此,她仍将自己的一部分精力投身于当时抗日救亡和社会活动之中,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上海沦陷之前许广平简介,许广平领着小海婴以“节约献金”“劝募寒衣” 的名义上街义卖纪念徽章。以劝募来的资金购买棉布、棉衣、棉背心运送到新四军手里,支援抗战。
上海沦为孤岛后,许广平经常参加“中共领导的一个外围进步政治组织”,会上请一人主讲当时的时事和形势,然后大家漫谈许广平简介。在这个时期,上海妇女界成立难民救济会,许广平任会里负责人之一,同时还担任中华女中的校长。她为这个学校聘请了许多有渊博学识和教学经验的老师,学校的教学受到广大学生欢迎。一九三九年大汉奸汪精卫准备在沦陷区粉墨登场,敌伪加紧向教育界下手,上海的形势日渐恶化。在这风声鹤唳的时候,这个抗日救亡思想的培育阵地——中华女中自然也受到威胁。许广平作为校长,收到几封恐吓信,并被便衣特务跟踪盯梢。这样,许广平的行动只能缩减,许多地方避免前往,以防牵连友人。朋友们担心敌人加害许广平的迹象,地下党组织经过研究决定她尽快撤出学校。在许广平留存的资料里,有一份当年中华女子学校解散的“让渡费”账单,从中可以看出许广平支撑这所学校之不易。学校的经济长期处于困境之中,教职员工半年、一年发不出薪俸,甚至连必要的粉刷墙壁的六十元钱,还要靠教员借助。
许广平也是上海民主促进会发起人之一。解放后,许广平到北京后又被委任政务院副秘书长之职,工作内容主要是在外事和社会活动方面。除了在国务院上班,还担负全国妇联副主席的重任。妇联的外事活动不但多,而且十分重要,由谁出面接待往往是外交部领导,甚至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指定的。譬如比利时皇太后、西哈努克的公子、溥杰的夫人等等的接待,都指名要许广平出面主持。在繁忙的外事工作之间,许广平还担负着一项特殊任务,就是统战部门要求她利用多年建立的友谊,不时去探望一些党的重要朋友,关心他们起居,了解他们有些什么想法和要求,以便更好地做工作。如孙夫人宋庆龄先生和何香凝老人。要不是政治风暴来得这么快,猝然夺去她的生命,她一定还可以为党和人民做更多的事。
资料来自鲁迅之子周海婴著《直面与正视——鲁迅与我七十年》
谢小秘书之邀!
有意思的是,昨天在收看郭兰英艺术成就音乐会电视转播时,我孩子也问了这个问题。其实,孩子的提问也就是一个答案。即先生一般是对男子的称谓。或对教师,医生从业者的称谓。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从报纸上看到,有对宋庆龄先生的叫法,那时我年龄还小,大惑不解。请教父亲,答,这是对大人物女性的尊称。由此知道,这个叫法超出了性别范畴。于是明白了:一般可称男士为先生,这是性别之称。还可称教师为先生,这是职业之称。而称女士为先生,则此士必是为国家,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之杰出之人!
郭兰英是中国民众公认的一一人民艺术家,从艺近一个世纪,为新中国文艺事业鞠躬尽瘁,做出杰出贡献。因此,尊称郭兰英为先生一一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