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有名韦后之乱,那两个坏得出名的,也是不能不提呀。

1、贾南风:即惠贾皇后,小名峕(shí),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东北)人韦后之乱。她是西晋时期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充的女儿。貌丑而性妒,因惠帝懦弱而一度专权,是西晋时期“八王之乱”的罪魁祸首,后死于赵王司马伦之手。而随后的八王之乱则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五胡乱华。

2、韦后韦后之乱:韦后之乱,是唐朝历史上的一段时期,指唐中宗李显皇后韦氏的专权乱政。

中宗复位后,韦氏勾结武三思等专擅朝政,以其兄韦温掌握实权,形成一个以韦氏为首的武韦专政集团。中宗死后,立李重茂为帝 ,史称少帝。韦后又任用韦氏子弟统领南北衙军队,并欲效法武则天,自居帝位。纵容女儿安乐公主卖官鬻爵,又大肆修建寺庙道观,奢侈无度。而后,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发动政变,韦后等人被杀,逼迫少帝让位,立相王李旦(李隆基父)为帝,是为睿宗。韦后之乱,终告结束。

导言公元684年,是武则天开始进入权力巅峰的一年。而这一年最重要的事件就是宫廷内斗。接下来我就把这些内斗的事情做一个整理。

韦后之乱:古代还有哪些有名的皇后?

韦后之乱:古代还有哪些有名的皇后?

韦后之乱:古代还有哪些有名的皇后?

韦后之乱:古代还有哪些有名的皇后?

废帝立新中宗李显,是武后的第三子。照理说做中宗干的还不错,只是母后不满意。理由很简单,老娘自己要做皇帝,当然要除掉这位中宗咯。

再加上中宗在立妃韦氏为皇后上和武后有分歧。所以干脆两母子闹翻。中宗被废黜。换上了另外一个儿子睿宗李旦。

接下来就是宗室的大洗牌。

废太子李贤被杀。废皇太孙重照为庶人。

睿宗长子永平郡王成器为皇太子。

庐陵王被放逐到房州。

这一连串的做法引起了其他人的不满,于是就有了这一年另外一件大事发生。

徐敬业之败英国公徐敬业。李勣之孙,李震之子,因父早死,直接承袭了祖父的英国公爵位。李敬业从小善于骑射,有才智,曾任眉州刺史,后坐事被贬为柳州司马。

武则天废唐中宗立睿宗,临朝称制,他在684年九月起事于扬州,自称为匡复府大将军,以匡扶中宗复辟为理由起兵,李敬业的部队很快增至十余万人。

武则天派遣李孝逸统兵三十万人征讨,李敬业听从薛璋意见,先南渡长江攻陷润州,再北向与李孝逸战于高邮,徐初战获胜,但久战兵疲,十一月李孝逸以火攻大败敬业军,敬业逃往润州,为部下所杀。

说实话这样的起义没头没尾,自然不能称气候。可怜了骆宾王发布檄文,历数武后“杀姊屠兄,弑君鸩母”等罪,肆意诋毁。中有“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试观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等语。武后见檄文,问作者,告以“骆宾王”。武后曰:人有如此才华,未能招致朝廷,皆宰相之过也。

轰轰烈烈的讨伐失败。骆宾王被捕,或者不知所踪。初唐四杰中最有才华的一位下场之可怜也是让人心疼。

灾异这一年还有两个灾异事件。

一个是彗星出现。

另外一个是温州大水,漂四千余家。这应该就是一场海啸。

总而言之,这一年基本就是国内的动荡一切都是争权夺利而已,不用分对错 。

《过华清宫》——唐.杜牧

韦后之乱:古代还有哪些有名的皇后?

韦后之乱:古代还有哪些有名的皇后?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韦后之乱:古代还有哪些有名的皇后?

韦后之乱:古代还有哪些有名的皇后?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韦后之乱:古代还有哪些有名的皇后?

韦后之乱:古代还有哪些有名的皇后?

释义:回望长安城外,骊山上一片瑰丽,山上草木繁茂,景色秀美,山间耸立着亭台楼阁,彼此层叠呼应,好不气派,这时行宫的大门突然一道一道的缓缓打开了,从山脚下一名特使骑着骏马风驰电掣的疾奔而来,扬起的尘土漫天,原来这一道道打开的宫门是为了迎接这位特使,特使是皇帝派到岭南专门为贵妃取荔枝的。这首诗的主人公就是唐玄宗和杨贵妃,唐玄宗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帝王,他在位期间,前期励精图治,创造了“开元盛世”,后期荒淫无道,终日沉迷女色,最终导致“安史之乱”,大唐盛世始于他,也葬送于他,我们可以从这首诗中看出,他为了博杨贵妃一笑,不惜劳民伤财,从长安派飞骑去岭南取新鲜的荔枝,这一路上马不知道累死多少匹,人不知跑废多少个,真是劳民又伤财啊,可是为什么唐玄宗敢这么干呢?

是他本人昏庸无道

是国家真强大,真的有实力!

唐朝乐队一句“开元盛世令人神往!”,勾起了无数人对此盛世的憧憬和向往,究竟“开元盛世”有多么辉煌?鸿涵先生为您细细道来。“是时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绢一匹钱二百。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行人。店有驿驴,行千里不持尺兵。”——《新唐书·食货志》《新唐书》是“二十四史”之一,而“食货志”是里面专门记述当时经济情况的篇名。上述内容就是记录开元年间的一些情形,翻译如下:当时全国上下殷实富裕,一斗米的价格采才十三钱,而青州、齐州之间甚至到了三钱一斗,一匹绢布200钱就可以买到,而路边上为人们提供食宿的小店比比皆是,店里面都有可以为人使用的毛驴,老百姓行走千里路程,都不用携带防身的武器,治安也非常良好。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摘自 唐.杜甫《忆昔二首》释义如下:遥想当年的开元盛世,一座小城市就能有万户人口。农业年年丰收,国家用来储藏米谷的仓库也都装的满满的。社会秩序稳定,天下太平没有贼盗横行,路上也没有豺狼虎豹等野兽,老百姓可以随时出门远行,这样的太平盛世自然不必选什么黄道吉日来出门了。

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很发达,到处都是贸易往来的车辆,络绎不绝。男耕女桑,各安其业,各得其所。宫中天子奏响祭祀天地的乐曲,一派太平祥和。社会风气良好,人们互相友善,关系融洽,百余年间,没有发生过大的灾祸。国家昌盛,政治清明。

由以上引用《新唐书.杂货志》以及杜甫《忆昔二首》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开元年间国家是多么繁荣兴盛,老百姓多么安居乐业。

那么杜甫所言的“忆昔开元全盛日”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按照字面来解释,就是开元盛世是全盛。这是真的,因为当时开元年间的中国,无论经济、城市化、人口、军事、科技、农业等都是世界第一,并且“开元盛世”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里面最辉煌的时期,盛唐时期的中国是世界第一,后世历代王超都没有超越过,包括我们熟知的北宋“咸平之治”、大明“永乐盛世”、清朝“康乾盛世”等都不足以和“开元盛世”相提并论。

开元年间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阶段。唐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口大幅度增长,唐朝人口达到8000万人。商业十分发达,国内交通四通八达,城市繁华,对外贸易十分活跃,波斯、大食商人纷至沓来,长安、洛阳、广州等大都市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商贾云集。

军事上唐朝获得全面胜利,在东北设置了靺鞨都督府、黑水都督府、渤海都督府等,中国历史上首次将东北三省全境纳入中国版图。而且再次打通了“丝绸之路”,大唐国威扬名海内外引来万邦来朝,最远的还有来自欧洲的使者。

不过“盛极必衰,衰极必胜”的历史规律,是谁也改变不了的,后期皇帝沉迷酒色,荒芜国事,重用奸臣佞党,最终导致“安史之乱”,大唐盛世一去不复返。唐.杜甫 《忆昔二首》后半段可以为证: ......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鸿涵先生为您解读历史,请多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