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陈张震将军,陈姓在中国姓氏大家族里算是人口多的一个姓氏,据资料显示,人口在全国排第五。在历史长河里,有不少的历史名人,如秦末农民起义首领陈胜,西汉开国功臣,宰相陈平,西晋史学家陈寿,南朝陈国始祖陈高祖陈霸先,元末大汉政权创立者 陈友谅,中共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开国元帅之一陈毅,大将陈赓,陈锡联,陈再道将军。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陈云,红军将领陈昌浩,明国时期,国民党一级陆军上将陈诚,国民党重要人物陈立夫,陈果夫兄弟,蒋介石侍从室主任陈布雷。尽管像陈诚,陈立夫兄弟,陈布雷这些人对中国革命起了反作用,但总算个有能力之人。

张震将军:有哪些和你同姓氏的历史人物?

张震将军:有哪些和你同姓氏的历史人物?

张震将军:有哪些和你同姓氏的历史人物?

岳阳的名人,我以前已介绍过张震、张海阳父子上将,今天再介绍几位,1988年以后授衔的,湖南岳阳籍的解放军高级将领,他们是张震将军:

△鲁玉昆(1929.09~2013.07.14)张震将军,湖南岳阳人,解放军空军中将军衔。1944年参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副师长、师长、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副军长、军长,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等职,1988年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

△张学东,湖南华容人,解放军中将军衔。1934年出生,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国家机械电子工业部常务副部长、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总经理、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工委常务副主任等职务,1994年7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张展南,湖南华容人,海军中将军衔。1948年生,196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0年入党。历任大连舰艇学院院长;海军副参谋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海军北海舰队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2004年晋升海军中将军衔。

△刘继贤,湖南湘阴人,解放军中将。1948年10月生,历任军事科学院科研指导部副部长,军事百科研究部部长,军队建设研究部部长,科研指导部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2008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

还有许饺岳阳籍的解放军将军,欢迎大家补充介绍。

1941年9月24日下午,日寇第11军司令部通讯队破获了薛岳的一道紧急命令:“第74军应星夜赶赴,沿捞刀河南岸占领阵地,协助夏楚中部固守长沙城,我军将在捞刀河以北与敌决战”!根据日本人的战史记录,得到消息后“整个军司令部顿时为之震动”,在江南战场最令日本人忌惮的王耀武74军终于出现了,当然,这也是日本人挖空心思最想吃掉的一支王牌部队。

张震将军:有哪些和你同姓氏的历史人物?

张震将军:有哪些和你同姓氏的历史人物?

张震将军:有哪些和你同姓氏的历史人物?

张震将军:有哪些和你同姓氏的历史人物?

(李玉堂第10军已经被击败)

张震将军:有哪些和你同姓氏的历史人物?

张震将军:有哪些和你同姓氏的历史人物?

张震将军:有哪些和你同姓氏的历史人物?

张震将军:有哪些和你同姓氏的历史人物?

张震将军:有哪些和你同姓氏的历史人物?

作战命令被破译,由此注定第74军要经历抗战八年最凶险的一次战役:春华山战役。接到命令时,王耀武正以余程万57师为前卫、廖龄奇第58师跟进、军部为本队、李天霞第51师为后卫的行军顺序,从原驻地江西方向赶赴第二次长沙会战的湘北战场,他对即将面临的两个灾难浑然不知,第一是日本人知道第74军从哪来要去哪,第二是附近先期抵达的第10军、第26军和第37军均已被日军击溃。

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畿中将认为,哪怕放弃攻入长沙的机会,也一定要吃掉这支抗日军队的标杆式部队,遂令手下精锐第6师团解除攻击平江的原作战任务,完成集结后急速南下拦截第74军,其他各师团、支队必须全力进击,不能让任何一支中国军队援助74军。然而由于余程万57师推进速度较快,还没等第6师团赶到,“虎贲师”与正在向长沙方向追击前进的日军第3师团在春华山猝然相遇,9月27日拂晓,战斗突然打响。

第3师团的先头部队是花谷旅团,旅团长花谷正少将(没错,九一八事变元凶团队的那个少佐)刚开始以为遇到的是一股败兵,所以只派了一个大队前去扫荡,结果分分钟就被打残了,这才知道遇到了劲敌。而余程万也没有料到日军来的这么快,并且还是老牌精锐师团,于是命令全师在春华山一线展开,利用有利地形实施阻击作战,一个主力师和鬼子一个精锐步兵旅团扭打在一起。

日军第3师团长丰岛房太郎眼见花谷旅团受挫,乃指挥后续部队迂回攻击,占领了春华山侧后方的永安县城,企图前后夹击第57师,不料作为第74军第二梯队的第58师拍马杀到,师长廖龄奇趁丰岛在永安立足未稳,立即实施了凶猛的反击。战况极为惨烈,一小时之内,第58师牺牲三名连长,而日军第18联队也有两名中队长见了阎王,双方士兵伤亡无算。

(隔壁老王和老李)

第74军的两个师居然跟鬼子一个甲级师团(这时候有甲级师团称谓了)进行了对攻,说明战斗力真不是盖的,可惜由于电报被破译已经失了先机,阿南惟畿将手头能够调动的装甲部队、炮兵部队全部加强给第3师团,中日双方一时间在春华山厮杀的昏天暗地,形势逐渐对余程万、廖龄奇不利,一天一夜激战下来,第57师伤亡超过40%,而第58师更是伤亡超过50%!

更要命的是,就在此时,日军神田正种第6师团兼程赶到,战场形势逆转。老鬼子神田还拨出两个联队,寻歼第74军尚未投入作战的第51师,第74军无论多么骁勇善战,也抗不住日军两个甲级师团的联合进攻,至9月27日的深夜,发现情况不妙的王耀武下达了全军突围的命令,同时规定集结地为浏阳。

也就是说,第74军各师官兵能够突出日军包围者,撤退的目标只有一个:浏阳县城,这是部队战败、突围之前必须规定的条令。因此无论是整建制撤出的部队,还是被打散的败兵,全部都要按规定到浏阳“归建”,然后军部、各师部再统一收容和整理部队,如果确实不能再战,战区将会另行安排整补地点。

除了伤亡被俘的官兵,其他任何人如果未按命令到浏阳归建,而是四散乱窜或者是开小差回原籍,那就是“逃兵”了。一旦被宪兵逮到,绝对凶多吉少,因为对逃兵的处理方式只有一个:枪毙。李天霞第51师在向前运动中,也突然遭到日军大规模夜袭,部队被截成数段,师、团、营失去联系,陷入各自苦战,第74军的三个师在春华山周围均告失利。

就在这天夜里,王耀武的军部也在黄花镇遭到日军骑兵偷袭,中国军队夜战能力偏弱,又是猝不及防,因此军直属部队和特务营很快就被打散,王耀武本人在卫士排的保护下一路逃生,然而鬼子骑兵追击迅速,卫士排伤亡殆尽,排长为掩护军长最终也死在鬼子马刀之下,王耀武仅以身免。这是老王抗战期间最险的一次,凶险程度甚至超过南京保卫战的最后时分。

李天霞第51师退的最快损失最小,在浏阳西北收容部队时,遇见了脱险归来的军长王耀武,老王立即命令李天霞部置防线,就地掩护第74军进行“全军收容”,也就是各师、各团派出收容队,接应和接纳不断撤下来的败兵、伤兵。作为王耀武的老部队,51师还是训练有素的,立即展开阻击线,同时以炮兵营猛烈轰击追来的日军,神田正种不明虚实,未敢实施深入追击,第74军境况稍安。

(第6师团长神田正种)

最惨的是第58师,因为该师陷入包围最深,成建制跟在副师长张灵甫身边撤到收容地的,只剩下几百人,可见第58师的伤亡和溃散有多么严重,令王耀武奇怪的是,师长廖龄奇却不见了。原来,廖龄奇率58师残部撤过浏阳河以后,心里搓火,本来跟日本人对攻打得热火朝天,第58师也并未拉松,怎么就一下子被日军合围了呢?

眼见部队损失如此之大,他一腔怒火全撒在薛岳和王耀武身上,认为完全是战区和军部指挥不力所致。黄埔四期的廖龄奇因为曾经留英,本来就不太服气王耀武,一时气急,居然不打招呼就把部队扔给张灵甫,带着若干亲随拦了辆火车径自去株洲了。

也就是说,廖龄奇和那几十个兵不是被打散的,而是主动离队没有按命令前往浏阳集中,后来廖龄奇又鬼使神差撇下这群兵,自己从株洲转赴老家祁阳“探亲”去了,这也难怪,第二次长沙会战打响前廖师长刚刚结婚,想念新婚妻子也算正常,可是你先得按命令归建啊!战场不是儿戏,军法更是无情,不归建也不请示,擅自脱离战场回老家,这不是找死吗?

第二次长沙会战,盖因第10军、第74军两大主力先后被日军击破,薛岳遏止敌人在捞刀河以北的作战计划破产,因此是个败局,另一路日军第4师团、第13师团早渊支队一度冲进了长沙城,所幸第六战区“围魏救赵”打响了反攻宜昌的战役,日寇第11军才不得不掉头撤退去救援宜昌的内山第13师团主力。虽然薛岳虚张声势下达了追击令,其实各部已无战力,战果甚微。

第74军在春华山之役中伤亡逾万,好在基层官兵素养较高,被打散的小部队和零散士兵分头撤到了浏阳,没有哪支部队敢截留74军零散士兵的,胸标有番号,老王有名气,因此经过收容和整顿后全军骨架还在。战后老蒋亲赴衡山主持会议追责,老王抢先进行了自我检讨,不过第74军以一己之力对抗日军两个老牌师团有目共睹,故而虽败犹荣,再加上老蒋的偏爱,也就不了了之了。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也是极要面子的将领,终究要推出一二个替罪羊减轻责任的,因此廖龄奇的不告而别被定性为“临阵脱逃”,一直不太喜欢廖龄奇目无长官的王耀武,则在关键时候选择了沉默,廖龄奇因此被执行枪决,成为抗战期间最大的冤案之一。不过第74军在春华山也重创了日军第3师团,并且在敌人两个师团的夹击下仍然能基本全身而退,还是令日军非常惊愕的。

第10军军长李玉堂被“撤职留任”,泰山军伤亡虽然惨重但尚能维持建制,两个多月后就能再次力战长沙。所以王牌就是王牌,春华山之役如果换成第九战区的其他军,非得全军覆灭了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