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炮节是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流行于广西三江、龙胜和江西上栗、湖南等地花炮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寓意,有的是为了庆祝丰收。花炮节也是在歌颂一种传统美德。那么花炮节到底是什么民族的节日呢?
花炮节是侗、壮、仫佬族的传统节日。各地节期不一花炮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有正月初三,也有正月十五、二月初二、二月十五和三月初三。
以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花炮节最为热闹花炮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主要活动是各村寨组织抢花炮。花炮是用红布(或红绸)缠绕的小铁环,将其置于铁炮顶端,然后点燃放炮,小铁环冲入空中,待“花炮”落地,预定人员即奋力争抢,夺到花炮并送到指定地点为优胜。抢到花炮则意味着吉利幸福,可获得猪、羊、红蛋、酒和镜屏等奖励。花炮分头炮、二炮、三炮,有的地方还有四、五炮。抢花炮仅限于男子,常以一家、一族、一村组队,也可跨村寨自由组队。
抢花炮原为还愿求嗣的民间宗教仪俗,现已发展成为群众性文体活动,并列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项目。抢花炮是富禄三月三时最重要的活动,如小镇一样有着百年历史。三月三又名“上巳节”,时间是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所以又叫“元巳”。侗族在这一天要燃放花炮,所以又称花炮节。花炮是侗族三月三的传统节日,它的起源应是侗族的娱乐狂欢,在侗族居住的广西、贵州交界地区更盛行。
抢炮队按传统规矩产生,以寨或以单位组队报名,队员人数10――20人,比赛时出场队员人数相等。吉时将到,队员们都在场上蹦跳、揉手、揉腿,严阵以待。待等一声炮响,把那个圈有红绿布条的铁圈冲上天,众人的眼睛都盯着天空,铁圈将落,眼明手快的队员竞相争抢,这是一场力的角逐,智能的较量。
有的队员虚张声势,互相掩护,有的队员挤、钻、护、拦,个个使尽浑身解数。五指掌乾坤者,避实就虚,等众人上当后他忽地飞奔上前,将铁环投入对方球门的花篮里,夺取了最后胜利。抢花炮极为惊险、激烈、刺激,难怪抢花炮被外国人誉为“东方的橄榄球。”
节日活动更重要的是促进商业贸易,增进民族团结。花炮会上,吹芦笙、跳踩堂、对歌、演桂戏、唱彩调、斗牛、斗马、斗鸟、拉鼓等文体活动五彩缤纷,男女青年传歌择友,谈情说爱。花炮节象一条联结友邻之情、兄弟之情、朋友之情,恋人之情的“情链”和纽带,年年岁岁都是群情沸腾的海洋。
花炮节是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流行于广西三江、龙胜和江西上栗、湖南等地。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寓意,有的是为了庆祝丰收。花炮节也是在歌颂一种传统美德。那么花炮节到底是什么民族的节日呢? 花炮节是侗、壮、...
花炮节是侗、壮、仫佬族这三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流行于广西三江、龙胜和江西上栗、湖南等地。各地节期不一,有正月初三,也有正月十五、二月初二、二月十五和三月初三等。
1、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信仰多神。侗族先民在先秦以前的文献中被称为“黔首”,一般认为侗族是从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而来。
2、壮族,旧称僮(zhuàng)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3、仫佬族,民族语言为仫佬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字。
扩展资料:
中国浏阳国际花炮节是中国烟花爆竹行业盛大的节会。首届花炮节举办于1991年,截至2009年已经举办了八届。自2001年第五届起,花炮节确定为两年一届,第十届中国浏阳国际花炮节已于2011年在浏阳举办。
每一届国际花炮节都云集了大量国内外客商。作为全球烟花爆竹主导产区――浏阳所举办的节会,各地烟花爆竹科研、生产、经营及周边产业的企业也踊跃参与。花炮节有两大重点活动,即大型文艺焰火艺术晚会和国际焰火燃放比赛。
花炮节强调明星效应,历届大型文艺焰火艺术晚会都是众星汇聚,宋祖英、黎明、孙燕姿、那英、梁静茹等众多一线明星都曾登台演出。国际焰火燃放比赛也体现了相当高的水准,是国内最主要的燃放赛事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花炮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