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40年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起维新运动,清政府从道光、咸丰、同治到光绪,不断遭遇挨打、割地、赔款、丧失主权的苦痛。偌大的大清,堪称被敲骨吸髓,支离破碎。

维新运动:如何评价维新运动?为什么只有“百日”呢?

维新运动:如何评价维新运动?为什么只有“百日”呢?

维新运动:如何评价维新运动?为什么只有“百日”呢?

♥直到光绪朝,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又签订了割地、赔款、丧失主权的条约。时值科考,天下举子义愤填膺,联名上书,抗拒条约。1897年,德国人又发兵占领了胶州湾,一时掀起了列强瓜分大清的狂潮。康有为对光绪谏言,意思是再这样下去,要亡国了,亡国的皇帝下场可连平民都不如维新运动!光绪也是和许多进步人士一样,有着深深的危机感,就采纳康有为变法的意见。康有为和梁启超通过办报宣传变

维新运动:如何评价维新运动?为什么只有“百日”呢?

法的必要性维新运动,接着

又以洋务运动为基础制定变法内容,编撰了一套连维新派自己都咂舌的变法理论,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付诸实施。裁却多余机构和官员,罢免管法制工作的礼部官员,立国学开西学,向民间资本放开采矿权,广开言路,让全民参与议政,任用维新派人士做官等等。任何朝代的变法,都无一例外要损害当权者的利益。维新运动严重威胁到慈禧太后及王公贵族的权益了!

♥变法,难免有权利的争夺。光绪皇帝支持康有为变法,有一个重要筹码~袁世凯。他本想依赖袁世凯和其麾下的新军作为与慈禧太后争夺权利保护变法顺利实施的后援力量的。但是,当时朝野对变法的认同度不高,支持者并不多。袁世凯也不敢触动权贵成为众矢之的,表面答应了光绪,民间传说他告密出卖了光绪皇帝。不论怎样,最终袁世凯没有帮助光绪。

♥变法,严重损害了慈禧太后及王公贵族的权利,慈禧太后最不希望别人对朝政“七嘴八舌”,她要一个人说了算!在感到自己权利受到威胁时,立即囚禁光绪,逮捕诛杀变法骨干分子。康有为、梁启超闻风逃跑,谭嗣同等人被斩首菜市口。此次变法,1898年6月11日仓促开锣,1898年9月21日惨然落幕,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催发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也提醒了当时进步人士,不推翻这个阻止进步的政府,国家就不可能强大起来!“百日维新”还给后世留下了一颗璀璨的宝贝~北京大学!

明治维新差不多跟洋务运动同时期展开,但是两者之间在本质上就截然不同。

维新运动:如何评价维新运动?为什么只有“百日”呢?

各自为战的洋务运动从“洋务运动”的名字上,我们就能看出来,它的影响力其实很局限,被称之为“运动”,而非“革新”。注定了它悲剧的宿命。

维新运动:如何评价维新运动?为什么只有“百日”呢?

维新运动:如何评价维新运动?为什么只有“百日”呢?

1861年1月11日,奕訢会同桂良、文祥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由此,慈禧开始重用洋务派,洋务派大臣们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然而纵观30年洋务运动,其中有以下几个无法回避的致命问题:

首先,洋务运动虽然取得了慈禧的支持,但实际上是一场各自为战,松散无序的技术引进运动。洋务派的领袖们,虽然都是当时清廷的重臣,但是他们所面对的时局,依然有遵循旧制的顽固派,而作为帝国实际意义上领导者慈禧,在整个洋务运动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一个权力运作的裁判,而非一个强有力推行洋务运动的领导者,所以注定了洋务运动的成果并不会引起质变。

纵观18世纪俄、德的崛起,实际上它们的体制也依然是君主制,只是从绝对君主制中撕开了一条口子,迎合启蒙运动,转变成了“开明专制”。国家在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的带领下,重视教育,培养人才,从基础科学入手,从科学技术突破,从而一跃而起,成为强国。

而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其政治运作,依然是绝对君主制下的君臣关系,帝王所奉行的是御下的权术之道。领导人起到统筹,规划整个变革的作用,反而在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搞起了权术平衡,这一点就使得洋务运动缺乏稳固的基础,如空中楼阁,很容易坍塌。

其次,洋务运动所开办的军工企业、民用工业、矿业、运输业等等实业都是在自身没有人才累积的情形下,引进西方人才进行管理,运作的。这使得所有洋务运动中所产生的企业自主性很低,缺乏竞争力不说,做成了基本上也是为外国列强做了嫁衣。同时,这些产业由于创办者缺乏经验技术,常常被引进的外国人把持和肆无忌惮的侵害利益,加上腐朽的官僚体系,使得这些企业成为了官宦子弟敛财的集中地。

最后,没有体制的支撑,没有人才的累积,没有基础科学的奠基,试图通过单纯技术的引进,实现“自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任何变革,都需要循序渐进。在没有彻底将掠夺利益的列强拒之于国门之外,是没有办法实现自身的有力变革的。

一场自上而下的社会变革––––明治维新尽管明治维新并不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社会变革,它的“绝对天皇制”使得几百年来毫无权力的天皇成为了真正的实权君主,政治体制的革新,也只能算得上是俄、德的“开明专制”。

但是这种“开明专制”使得整个日本的权力运作实现了中央集权,同时,在明治维新之前的倒幕运动,开明的封建主们获得了广大底层武士和平民的支持,使得穷困潦倒的下层社会在维新过程中获得了晋升渠道。

明治维新是一场很成功的手术,而它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保存了自身文化的同时,又充分吸收了西方的科学技术,从各方面着手逐步改变单一的封建自然经济的社会结构,使得整个社会朝着近现代化国家变革。

变革,并不是建几座现代化工厂、引进一些先进科学技术,就算是变革的,它需要对整个社会结构进行全方面的调整,从自然经济进入社会大分工下的市场经济,在政策的逐步引导下来改造社会。

同时,它又需要一个能够使整个社会能够接受的统一的指导思想,以此为基础来变革。而洋务运动,它从始至终都没有形成一个全社会接受的指导思想,而只是一群上层社会精英们单纯的运动,即无绝对的号召力,也没有对自然经济的中国形成任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