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汉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强不强盛,可以通过经济中国汉朝历史、文化、军事来分析。在汉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国家残破不堪,百废待兴。无论在哪方面都不行,当时汉朝连匈奴都打不过,刘邦知道国力不行,只好采取和亲政策,等强大了再收拾匈奴。所以,从汉高祖到汉景帝时期都采用和亲的方式,防止匈奴骚扰汉朝边境。虽然,无法杜绝,但是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即便有骚扰汉朝边境,也只是抢夺财物即刻返回。
经济复苏,出现“文景之治”西汉的经济复苏比较快,自我修复能力也比较强,刘邦即位以来一直采取黄老之治,与民休养生息,让士兵复员回家,豁免其徭役中国汉朝历史。并重农抑商,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汉文帝即位以后,继续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大力发展经济。汉文帝因节俭仁爱,深受百姓爱戴,他当政时国库里面的钱越来越多,百姓越来越富裕。到汉景帝即位的时候,西汉国库里面的钱多得都生锈了,串钱的绳子都断了,粮食在仓库里面都发霉了,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绝对不是浪得虚名的。
鼎盛时期,彰显国力对外开疆扩土汉武帝即位以后,国力相当雄厚,国库的钱和粮食储备都非常充足,此时国民相当富有,那么开始对外扩张,这种局面和刘邦被匈奴吊打时的情形以及相反中国汉朝历史。也就是说,汉武帝时期差不多是西汉最鼎盛的时期。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财力物力支持,汉武帝不可能对外起战争。汉武帝即位不久就放弃与匈奴的和亲政策,开始对匈奴作战。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长达44年之久。在中国历代王朝对外作战史中,绝对没有第二个王朝像汉武帝这样,打一场44年的消耗战。
汉武帝在军事上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在攻打匈奴的同时,还首开了丝绸之路,这对后世的影响绝对功不可没的,到现在我国都还在建设丝绸之路,足见这些景象只有中国最强大的时期才有的景象。
文化统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在文化方面,施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而汉族,因为汉朝有了一个新的称谓“汉人”。即便是大唐盛世,唐太宗深入西域,其影响力也没有汉朝这么大。
从历代王朝来看,西汉和唐朝是中国最长脸的两个朝代。而汉朝打出了国威,让我想起了西汉名将陈汤那一句脍炙人口的佳话“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如此霸气的回答,历朝历代绝对少见!
西汉确实是强盛灭亡没错,因为国家的权力完全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形成了“朕即天下”的政治体制。那么只要有人窃夺皇帝的权威或者将皇帝牢牢控制,那么天下自然就会易主,西汉就是这么灭亡的。
王莽篡汉时,国家其实非常繁荣发达,如果王莽不进行异想天开的改制,那么新莽的天下恐怕会再延长数倍不止。因为自汉武帝汉宣帝以后,国家几乎所有的权力中枢都掌握在皇帝手中。外戚的势力再强,也不过是皇帝手中的一枚棋子,可以随时换掉。好比汉哀帝时期权势熏天的王氏家族被汉哀帝轻松拔起,王莽被赶回封地,太皇太后退居深宫。如果不是哀帝早夭,那么历史真的有可能会被改写。所以自此之后,王莽就开始拥立年纪小不懂事,易于控制的皇族为天子。王莽也是从这时候才开始真正掌握朝政的。
王莽篡政是一场几乎不流血的宫廷政变,他篡夺汉朝皇位后,天下反对他的人非常少。因为汉朝的大一统下,谁当皇帝其实并不重要,对于百姓而言只是更改纪年国号年号而已。如果没有改制,改朝换代对于老百姓生活的影响几乎为零。而且当时天下承平日久,百姓根本不想参与到变革之中,也是这种心态造成汉朝强盛而亡。
东汉末年的情况虽然比西汉糟糕很多,天下也呈现出了大乱的局面。但是在汉室这杆大旗下仍然凝聚了天下势力最为强大的诸侯,如果单从法统上来计较,那么汉朝也确实算得上强盛而亡,但很牵强。不过,东汉也和西汉一样避免不了被权臣篡位的命运。东汉的主要问题在于由于黄巾军作乱造成兵权的直接下放,造成了地方势力尾大不掉的态势。正所谓国难思良臣,只有在乱世之中才能够显示出一个大臣气节和忠心。但可惜的是,郭子仪并不常有。曹操的眼光已经不局限在臣子而在于天子,这也是一种权臣自然的一种心态,毕竟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即使是他曾经是自己的效忠对象也不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