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功绩有以下几点李鸿章简介:
1李鸿章简介。组建淮军
太平天国成立后,一路如尖刀利刃,乘风纸破,势如猛虎。清军一路败退,到后来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后,清政府在整个长江下游地区已失去最后一支经制军主力。这个时候的江南士绅,已如抱团老鼠,危在旦夕。李鸿章就是在这个时候,临危受命,组建淮军,前往抵抗太平军。当时是两淮地区,民风强悍,尤其是“兵李鸿章简介、匪、发、捻”交乘的皖中腹地,民间纷纷结寨自保图存。当听闻李鸿章招募之后,纷纷上前投靠,而李鸿章也通过他在两淮地区的关系,使得淮军顺利组建,以致后来成为一支雄师。
2。镇压天平天国运动
也许在现在许多人看来,太平天国起义,是一群被清朝压迫到底,进而奋起反抗的无辜平民。李鸿章率军强势镇压,实在是助纣为虐。但首先李鸿章是清朝大臣,自然为清廷效力。
再者以当时的情况,长期内耗只能加快列强瓜分中国的脚步,镇压是必然的。最后如果不镇压,真让一群什么也不懂的平民,领导一个国家,这以后的事情会如何,便无需多说了。
3。领导洋务运动,创建北洋水师
清末积弊,整个国家处于水深火热、内忧外患的境地。昔日以铁骑征服中原的大清帝国,抵不过列强的船坚利炮,成为实实在在的“东亚病夫”。在顽固派死守祖宗规矩,不图维新之时,李鸿章顽强的站了出来。带头创办实业,领导洋务运动,与守旧派作斗争。也许在今人看来,洋务运动并不是彻底的革新,并没有真正的挽救国家于水火。当在当时能够站出来,足以证明李鸿章的前瞻性,事实上后来与列强周旋,很大部分都是依靠洋务运动的积蓄来斗争的。所以李鸿章功绩极大,更不用说他创办的北洋水师了。
4。外交上的一力周旋
李鸿章代清王朝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诸如《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这是他后世最大的骂名。可是如果静下心来细思,李鸿章已经做到了最好。“弱国无外交”,并不是一句空话。
而左宗棠,他的一生有几大功绩: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兴办洋务运动,镇压捻军,平定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推动新疆建省。
谢谢邀请!
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都是太平天国战争中凭着军功崛起的清末军政大佬,都是清末的中兴名臣,而三人间的关系可谓是错综复杂。大致上可以归纳为:
曾国藩对左宗棠、李鸿章有知遇之恩;
左宗棠曾是曾国藩的朋友、下属、战友;
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学生、下属、战友;
左宗棠瞧不起曾国藩,曾国藩瞧不上左宗棠;
李鸿章视曾国藩为夫子;
左宗棠和李鸿章互相瞧不起。
(紫光阁功臣图中的曾国藩像)
下面略作叙述:
太平天国战争期间,左宗棠在1852年被时任湖南巡抚张亮基招入幕府,而后和在籍办理湘军的曾国藩相识,后来受曾国藩等的保荐,于1860年被清廷派在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麾下襄办军务,又被曾国藩委派组建楚军,后来率楚军在江西、浙江等地作战,被曾国藩分派负责浙江军务,后来逐渐成长为浙江巡抚、闽浙总督,成为了一镇诸侯。
(左宗棠像)
李鸿章的情况和左宗棠相似,又有所区别。曾国藩和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是同年,在父亲的介绍下,李鸿章早年即败在曾国藩门下,算是曾国藩的弟子。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李鸿章回安徽原籍办理团练,后被曾国藩招入幕府办事,1860年被曾国藩派遣组建淮军,后来率淮军在江苏和太平军作战,逐渐升迁为江苏巡抚,也成为了一镇诸侯。
从这种背景来说,曾国藩对左宗棠、李鸿章都有知遇之恩,不过左、李与曾国藩的关系却不太一样。
(李鸿章像)
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学生,对曾国藩执弟子礼甚恭,面子上可谓是毕恭毕敬。而左宗棠性格强势,睚眦必报,他并不认为自己的崛起和曾国藩有多大的关系,反而对曾国藩有一种文人相轻的瞧不起的意思,和曾国藩渐行渐远。而左宗棠的这种性格和李鸿章也完全不对付,因而左和李的关系也并不佳。
到了太平天国战争后,因为在军功上的争议,左宗棠和曾国藩渐渐形同陌路。而随后在洋务运动大潮中,因为政见、性格的不和,左宗棠和李鸿章又变得势如水火,老死不相往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