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公子指齐国孟尝君战国四君子,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当然喜欢这个词语比较主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最喜欢的人可能会有不一样。但从战国到现在。四人中评价最高的是信陵君。
四人的主要事迹对比四人中孟尝君君是其余三人的上一代人战国四君子。他生活在齐国由两强之一到直线下滑的齐湣王时期。
他的主要事迹浓缩在成语狡兔三窟和鸡鸣狗盗里。前者讲他在自己的封薛地免除赋税战国四君子,收买人心。后者指他在秦国为相,被秦昭王怀疑时。借助属下会学鸡叫和狗叫的特殊人才脱逃秦国。
后来在五国伐齐,齐国接近灭亡的时候,孟尝君作为,齐威王的孙子,齐闵王的堂兄弟。不但未出力救亡图存,反而乘机把自己的薛地变为独立王国。最后身死国灭。
春申君,信陵君,和平原君大致是一个时代的人。
其中以春申君门客最多。春申君最出色的战绩就是救援与信陵君一起解赵国邯郸之围,然后灭亡楚国。最著名的故事就是移花接木,让李园的妹妹怀孕在送给据说无子的楚考烈王(这个故事经不起推敲)。但作为楚国的执政官。春申君挽救不了楚国的颓势。私德人品也不是太好。最后在李园之乱中身死。
平原君赵胜是赵王的弟弟。历史上著名的故事就是毛遂自荐。他的属下门客毛遂在府上几年。他也没看出人家的才干来。直到毛遂自己以锥子作比。推荐自己。才在求助楚国的行动中表现出来。而且长平之战接收上党。撤换廉颇等平原君都是主要决策者之一。
信陵君是魏王的弟弟。他的姐姐嫁给了平原君。信陵君最著名的事就是窃符救赵。平时信陵君连看门的侯嬴和杀猪的朱亥都折节下交。没有世家贵公子的傲色。最后侯嬴和朱亥也以死想报,助信陵君窃符救赵。
总结通过主要事迹的对比大家应该会发现了。无论从私德还是公义上,信陵君都略胜一筹。
私德上,信陵君能做的不论身份地位,都折节下交,态度始终谦虚。而其他三位,养士但不一定重士。
公义上,孟尝君更多是为了自己的私人利益,春申君作为楚国执政者也是搞得一团乱麻。平原君战略眼光不够。识人之明不足。毛遂这样的人才如果不是自荐他都发现不了。
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的时代,秦国独强。信陵君是四人之中战略眼光最足的。长平之战后在魏王都不敢救赵的情况下窃符救赵。深明当时的天下形势六国唇亡齿寒。力促五国同盟。促成东方六国最后一次主动攻秦。
信陵君死后,能够凝聚起东方六国的最后一个旗帜性人物没了。秦国的统一大业遂不可阻挡
所以,我本人赞同大多数历史的结论,最喜欢和欣赏信陵君。
他们是一个时期,都是战国晚期的人。
四人里,除了楚国的平原君黄歇,其他三位都是宗室大臣,贵族出身,
赵国的平原君和魏国的信陵君是亲戚,平原君赵胜的姐姐是信陵君魏无忌的姐姐,
他们号称四公子,只是因为他们出身或者地位高,养士三千,只是当时养士的风气,并不代表他们人品高尚。
吕不韦和嫪毐还都养士数千人呢,能说明吕不韦和嫪毐人品高尚?
他们在当时都收养了几千门客,其目的是,对内维护自己的势力和对付政敌,对外与敌国作政治、军事上的斗争,他们是战国晚期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