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和宰相是两种情况清朝索额图,但又有相似之处,丞相是具体的官职,宰相是制度。宰相是一个群体,丞相是一个人担任,有时候还有一个副手,称左右丞相,也有左丞右相一说。隋唐之后到宋朝之间基本都是宰相群体,一般都有两三个到七八个不等。每位宰相有具体的工作任务分配,不像汉朝一样丞相就是官员里面最大的官,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首。

清朝索额图:丞相制度在明朝便已废除,为何清朝还会出现明相、索相?

清朝索额图:丞相制度在明朝便已废除,为何清朝还会出现明相、索相?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丞相这个职位,权利大的无边,甚至可以影响君主决策,这样一来就可能诞生权臣。战国时期的秦国叫丞相,比如丞相张仪清朝索额图、李斯等都是丞相,楚国叫令尹,楚令尹。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萧何是第一任丞相,刘邦念其功劳,赐他剑履上殿、朝拜不名,还号称相国。这权利大的不得了,后来权臣霍光、曹操都学萧何故事。

清朝索额图:丞相制度在明朝便已废除,为何清朝还会出现明相、索相?

到了汉武帝时期发现丞相权利实在太大了,就想尽办法削弱丞相的权利,来个皇帝高度集权清朝索额图。就设立内朝,让大将军卫青做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后来霍光执政时期就是以大将军身份掌权的,丞相还是他任命的。整个汉朝丞相制度一直存在,三国时期曹魏那边曹爽执政时期也是以大将军的身份。诸葛亮还是丞相,而且还是开府治事,到了蒋琬就取消了丞相制度,他是以尚书令职位掌权,费祎是大将军身份掌权。费祎之后权利被刘禅收回去了,宦官黄皓倒是权倾朝野,大将军姜维只有兵权,没有政权。东吴那边一直都有丞相。

清朝索额图:丞相制度在明朝便已废除,为何清朝还会出现明相、索相?

清朝索额图:丞相制度在明朝便已废除,为何清朝还会出现明相、索相?

到了“五胡乱华”、南北朝对峙时期,丞相就比较乱了。有丞相,还有大丞相,大宰冢之类的宰相。直到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杨坚重新统一华夏大地,从新建立改革国家制度。三省六部制诞生,形成中央高度集权,三省互不统属,互相监督,全归皇帝独裁。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宰相群体,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副手也叫宰相,吏部尚书是六部之首也是宰相,这样一来宰相就多了,皇帝居中调摆。

由于李世民登基前做过尚书令,所以唐朝宰相避讳李世民没有尚书令,尚书左、右仆射是宰相。还有开府仪同三司、中书门下平章事都属于宰相。宋朝是重文轻武,连枢密院这种军事首脑都是文官担任,三省主官也没有了,实行“二府三司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宰相,参知政事是副相。不过改了好几次,宋初还有左右仆射。到了宋孝宗时期又设立左右丞相。

元朝又恢复了丞相制度,直到朱元璋时期彻底废除丞相这一官职,胡惟庸成为历史上最后一位担任丞相职位的人。起初朱元璋仿造元朝旧制设置丞相,他为了防止一人独大,一开始就设置了中书省左右丞相。分别由功劳最大的徐达和李善长担任,徐达是武功第一人,李善长是文臣第一人,虽然徐达不干政,但他在军中的威望是能起到震慑力的,朱元璋就是看中徐达这点,不干政还忠义。

朱元璋自己把丞相的活给干了,那是他勤快,他设置的内阁起初只是皇帝的秘书团,也是智囊团队,权利并不大。后面的皇帝不一定有朱元璋勤快,人一懒惰就会依靠他人,内阁慢慢就起来了。到了后面有没有皇帝都一样,国家乱不了,嘉靖和万历几十年不上朝国家一样转。像首辅张居正简直就是霍光,比一般丞相权利大多了,但他是忠心的也是能干的,内阁大学士就是宰相,比如“三杨”。

清朝和明朝一样都不设丞相,内阁大学士就是宰相。到了雍正年间因为对西北用兵,设立了军机处,最开始军机大臣是由雍正的弟弟怡亲王领头和信任的大学士担任。后来军机处就变成了国家最高权利部门,内阁反而不如。因为军机大臣都是内阁大学士担任,领班军集大成是宰相头子。

索额图和明珠早年间都是康熙的心腹宠臣,对康熙的帮助可不小,他们都是内阁大学士。清朝学明朝不设丞相设内阁,内阁大学士就是名副其实的宰相。清朝的中堂也是宰相,内阁大学士和协办大学士都称为中堂。因为清朝六部尚书都由满汉各一人担任,如果有一个人是大学士的话,就坐在大堂中间,所以称中堂。

电视剧里面经常会出现某某中堂,明珠大家叫他明中堂,也叫明相,因为他是名副其实的宰相。索额图也是一样,索中堂和索相,隆科多叫隆中堂,因为他们都干过六部和大学士,是实打实的宰相。所以称明珠和索额图他们为相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