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好像搞错了很多问题蔡文姬是谁的老婆,似乎是严重受了某些不靠谱的影视剧影响。这里有必要做个更正。
第一,绝对不是什么匈奴皇后,甚至可能连孩子他爹是谁都不知道蔡文姬是谁的老婆。根据后汉书列女传的记载,原文如下: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蔡文姬在第一任丈夫死后被匈奴人所抢,沦落到左贤王那里。左贤王不是匈奴的最高统治者,匈奴的“皇帝”叫单于,左贤王是高级贵族,但不是老大,虽然也有接替单于的可能,但至少曹操赎回蔡文姬的时候他还只是左贤王。更重要的是,根据这段话,只能说明蔡文姬被左贤王的部队抓了,匈奴抓了汉人是做什么?你以为是明媒正娶啊?只是做奴隶而已,哪有什么妻子的合法地位?而且不一定是左贤王自己抓去做奴隶,可能就送去犒赏部下,让他们发泄了……在匈奴十二年生了两个儿子,这里可没说这是左贤王的儿子,说不定还就是哪个(更可能是哪两个)匈奴小兵发泄后生下的儿子。
后汉书记载,蔡文姬在匈奴写了两首诗《悲愤诗》细数了自己在匈奴衣不遮体,受寒受饿的场景,遇到匈奴人时常举手就打蔡文姬是谁的老婆。这是贵族妻子的待遇吗?而且第二首悲愤诗里重点写了自己被赎回的场景,那时跟她一起被抢走为奴的人都羡慕她能脱离苦海回到汉朝,要真是贵族妻子享荣华富贵还能跟那些奴隶在一起?还有,蔡文姬写舍不得自己的儿子,却也丝毫没提自己丈夫。要是贵族的儿子能跟奴隶们混在一起?要是有个爱她的贵族丈夫就能这么放她走了她也半点不怀念?所以什么蔡文姬跟左贤王夫妻恩爱这种情节,就别当真了。
第二,什么叫种地的?说的好像后来她嫁的董祀是个扛锄头的佃农一样。董祀可是个正经的中高级军官。他的官职叫屯田都尉。都尉在汉朝按照规制属于比二千石,银印青绶,属于很高的官职了。汉朝各重要部门的负责官员才能得到这样的官职。东汉后期虽然地位有所下降,依然是中高级军官。至于屯田,你以为是他亲自种地啊?屯田制是曹操定下的一种保障军需的制度,即让军民开垦荒地,以保证军粮供应。那是重要的后勤保障。而且屯田都尉其实是全国屯田的总负责人,地位少说也是个司局级干部,蔡文姬一个从匈奴赎回来的奴隶,嫁了个大官,还委屈她了吗?
第三,题主所说的曹操阴暗心理。这就莫名其妙了。曹操是因为跟蔡文姬的父亲蔡邕关系好才把她赎回来,怎么就阴暗心理了?可能题主觉得曹操想得到蔡文姬又得不到所以故意破坏她的婚姻幸福。前面已经解释过了蔡文姬在匈奴很惨,而嫁的董祀很不错。这里再解释一下曹操的心态。曹操要是真的要娶蔡文姬那还有他得不到的吗?可能有人觉得曹操经常纳别人的老婆,但注意,要说曹操好色,可以,但也不至于饥不择食吧。曹操纳的女人那都是颇有姿色的美女,比如秦宜禄的老婆,曾经让关羽反复求曹操把她赐给自己。这种女人才是曹操收入帐中的对象。蔡文姬美吗?不知道,史书上可是一句都没写她美。那就说明不是出名的美女。更何况前面说了,她在匈奴做了十二年奴隶,受尽折磨,风吹雨打,人老珠黄。这不是现代,有保养品护肤品。这种到大漠风沙之地这么多年,还能美吗?所以,曹操对她没这个心思是正常的。赎回她是因为跟她爹的交情,后来看重她是因为她的文采和记得的珍贵书籍,曹操根本就对她没什么阴暗心理。别瞎猜了。
历史是文学最好的背景墙,谁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涂两笔,有人涂得太好,让后人不禁迷茫:哪一个是背景,哪一个是历史?比如《三国演义》,比如《隋唐演义》,比如《东汉演义》。
曹操是大政治家兼文学家,碰上蔡文姬这个绝世才女,没擦出火花,岂知遗憾,简直白瞎了一堵墙。于是忍不住疑问:曹阿瞒这个渔猎高手,花了那么大代价才搞回来的绝世美女,怎么会便宜了农家大爷?
曹操的好色,段位很高,从来不看对方身份,尤其喜欢成熟少妇,甚至连女人带孩子一起收下。有一次曹操还对人深情地说:世上有像我这样对干儿子这么好的吗?
对了,蔡文姬也有儿子,她在匈奴,与南匈奴左贤王生了俩儿子。中原大才女,怎么会嫁给匈奴人,和亲也轮不上她啊?
事实上,蔡文姬比较惨,她是被掳掠过去的,难听一点说就是左贤王的X奴。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山河破碎。对蔡文姬来说,国恨和家难交织。早先她被父亲蔡邕,嫁给了河东士族卫仲道为妻。河东卫氏始于西汉卫青,豪门家族,才女配豪门,美满姻缘。可惜老天嫉妒,婚后不久,卫仲道病逝,未留下子女,蔡文姬只好又回到娘家生活。
接着又一大磨难降临,蔡邕因为惋惜于董卓之死,说了几句不当的话,竟然被司徒王允处死。蔡邕一生无子,偌大的蔡家,仅剩一个出归的蔡文姬。古代社会,没有男人做顶梁柱,这样的家庭命运会很惨。
果然,东汉帝国的马仔南匈奴趁火打劫,失去父亲庇护的蔡文姬,不幸被乱兵劫掠,落入左贤王帐中。可怜一代才女,怎么也没料到会遭此磨难。这一呆就是十二年,期间为左贤王生下两个儿子。
转眼来到建安十一年。某一天,曹操偶然想起忘年交蔡邕。
蔡邕算得上东汉第一学术大家,文学、历史、书法、音乐、经学无所不通,放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绝对是最璀璨的明珠之一。当年董卓为了得到蔡邕,不惜以灭族威胁,迫使蔡邕出山为官。
王允将蔡邕投入监狱后,满朝哗然,纷纷替他求情,曾任司徒的马日磾差点跟王允急眼:这种旷世奇才,你杀了他就等于断了汉家历史,绝了很多经学传承。蔡邕当时正在编写汉史,他自请黥面或断双足,但求留得一命完成汉史。
倘若王允手下留情,或许又是一部《史记》诞生。可惜王允太固执,杀了蔡邕!当时的另一位经学大家郑玄感慨,汉家的事再也没人能考证了!马日磾更是破口大骂王允“命不长”。
可见,蔡邕就是当时学术界、文学界的一座丰碑。曹操是个文艺小青年,他对辞赋、书法等艺术痴迷到发狂,尤其对“八分书”着迷,蔡邕就是“八分书”祖师爷级别的大师。
据有关史料考证,曹操年轻的时候,曾经与蔡邕有一段亦师亦友的交往。曹丕曾经说“家公与蔡伯喈(蔡邕)有管鲍之好”,也直接验证了他们的这段情谊。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物是人非,蔡邕唯一的后人蔡文姬,竟然流落匈奴。曹操一时心不能平,于是令人持重金入匈奴,求赎蔡文姬,以便逢年过节,蔡邕的坟头有人添一壶浊酒。
就这样,蔡文姬抖落一身草原的尘土,满怀苍伤回到故土。
于是,曹操盼望着盼着,春天的脚步到了,蔡文姬婀娜而至,曹操慷慨地一挥手,将她赐给了“农夫”董祀为妻。
搞什么鸡嘛!阿瞒呐,你该盛装迎接,将她迎入你的洞房嘛!这才是符合你的情趣,才符合才子佳人的归宿嘛!难道你嫌弃蔡文姬没给你带回来“干儿子”?
假如你跟曹操,可以达到勾肩搭背喝小酒的程度,他会一脚踢你屁股上:滚犊子,你把老子当变态色魔啦?我阿瞒好色,对女人也不挑剔,不管她是否婚配,是否生子,甚至不管她以前是良人还是歌妓。不过我要的是美女,能给我娱乐的美女,不是女神。
世人都以为,才女必是美女,否则很倒胃口。蔡文姬应该不会让人倒胃口,恐怕也算不上美女,因为正史里面,除了蔡文姬的才情描写,没有一句相貌描述。假如蔡文姬是美女,史书怎肯错过?蔡文姬不符合曹操的情趣。
史书中交代得很清楚,曹操是感念蔡邕无人祭奠,这才想起流落匈奴的蔡文姬。如果为了渔色,曹操怎么能等到十二年后才动手?难道嫌瓜不熟?
以曹操跟蔡邕的交往,很可能曹操早年就认识蔡文姬,如果曹操有心思,他与蔡文姬的交集,不会拖延至十几年后。
所以,曹操重金赎回蔡文姬,心思很“纯洁”,别想歪了!
至于给蔡文姬找个新婆家,那就更好理解了。古代男人就是女人的归宿,你总不能让蔡文姬无依无靠,继续飘零吧。
那么为何把她嫁给一个“农夫”呢?
董祀在历史上因为蔡文姬留下姓名,史书称他为“屯田都尉”。“屯田”就是种田吗?都尉是庄稼汉吗?
都尉,是汉朝的中级军官,是郡守的助手,地方最高军事长官,相当于现在军分区司令,兼地市级公安局长。屯田都尉,是东汉设立的,以军屯为目的的地方军事长官。
屯田都尉都尉的俸禄,大约千石或比两千石(一千二百石),跟二千石的部级干部稍有点差距,至少算是中级官员了。请问,哪个庄稼汉这么大谱?
所以,曹操为蔡文姬的安排应该算比较周全了。只是后来又发生了一个插曲,又给了后人遐想的空间。
这位“庄稼汉”董祀后来不知道为啥,犯了死罪,执行令已经下达。蔡文姬闻讯,大冬天披头散发,赤足徒步,求见曹操为丈夫求情。
曹操很为难:命令已经下达了。蔡文姬说:“您的马厩里有的是千里马,您难道还吝啬派人骑快马,追回命令吗?”说话间蔡文姬面色戚戚,磕头不止,声音悲凉。
曹操怜香惜玉啊,他立刻心软了,于是派快马追回死刑令。又让人赶紧取来衣巾鞋袜,给蔡文姬穿上。
借着不多的见面机会,曹操问蔡文姬,当年令尊藏书万卷,听说大多零落散失,是否还有剩余?蔡文姬长叹:当初留到我手上只剩四千多卷,几经颠沛,所剩无几了。不过我还能记得其中四百卷,如有需要,妾可以默记下来。
曹操大喜,意外收获啊,虽然不算多,可也算是至宝,于是赏赐蔡文姬大量纸笔。这位女才子真是名不虚传,四百卷资料,她“文无遗误”地默记出来。
有人说,曹操真是奸雄,原来他赎回蔡文姬,目的就是为了蔡邕遗留的藏书呐!呵呵,过度解读了。
这就是曹操与蔡文姬之间的那点事,没有爱情,没有纠葛,甚至连一点波澜都没有。如果你觉得遗憾,历史那面背景墙永远不倒,自己去涂抹吧,不过要有“本故事纯属虚构”的字样,免得有人又抱着屯田都尉叫大爷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