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和坑儒是两件事焚书坑儒,而且没有关联。

焚书坑儒:秦始皇焚书儒坑的真实政治目的是什么?

焚书的起因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第8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大宴群臣,有七十位博士祝酒,仆射周青臣恭维秦始皇的功绩,博士淳于越进言:建议取消郡县制,仿造古制,恢复分封制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秦始皇焚书儒坑的真实政治目的是什么?

秦始皇没有回复焚书坑儒,将此事交由朝臣廷议,廷尉李斯建议:禁止百姓以古制否定今制,以私学诽谤朝政,烧毁《诗》、《书》及诸子百家典籍,否则诛族。

焚书坑儒:秦始皇焚书儒坑的真实政治目的是什么?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焚书的表面起因是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实质根本原因是大一统王朝不同思想之争。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思想空前开放,那是因为诸侯国众多,彼此争战,没有统一的国家。现在秦始皇己经统一天下,确认了政体国制,在当时特定的条件下,己不能再允许多种思想,那样国家会大乱的,秦始皇统一了天下、车轨、文字、度量衡,唯独没有统一思想。

秦始皇焚书的根本目的是:统一思想。

确认好的政体国制是不允许更改的,否则国将不国。况且焚的书籍主要是民间收藏的思想类书籍,对于医书、农书、占卜书等技术类书籍都没有焚烧。

坑儒,其实不是坑儒士,坑的是方士。方士是指为秦始皇寻术长生不老的那一批江湖术士。

公元前212年,术士卢生、侯生等为秦始皇求长生不老药失败,续而卷款逃跑,并非议秦始皇为人及执政,秦始皇大怒,抓了460名方士全部活埋。

众知周知,长生不老根本不存在,这些方士是欺骗了秦始皇,犯了欺君之辈,以当时的秦法来说,该杀。

秦始皇坑儒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秦法。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大秦王朝以后,于公元前213年,在都城咸阳宫设宴摆席。群臣你言我语,尽情歌功颂德。这时,儒生淳于越偏偏独出心裁,提议秦始皇应该效法古代,恢复分封制度。

焚书坑儒:秦始皇焚书儒坑的真实政治目的是什么?

?丞相李斯不同意他的意见,并且借题发挥,无限“上纲上线”,认为儒生借古讽今,惑乱百姓。李斯还把这一切归罪于儒生读书而造成的结果,根源在于“书”,建议当朝皇帝下焚书令。

焚书坑儒:秦始皇焚书儒坑的真实政治目的是什么?

?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这就是“焚书”。

焚书坑儒:秦始皇焚书儒坑的真实政治目的是什么?

?再说“坑儒”:第二年,又有一批儒生批评秦始皇天性刚暴,贪于权势,滥施刑罚,秦始皇大怒,认为这是谣言惑众,动摇政权。下令大肆搜捕,把抓到的儒生460多人全部在咸阳效外活埋。

?“焚书坑儒”:摧残了人才;篏制了思想;抵毁了文化。中国知识分子没有社会地位,延续影响了后世二千余年。

?唐代诗人章碣诗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末冷山东乱,刘项本来不读书。

?现代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