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楼层回答了秃顶帝王,那我来补充下秃顶名人吧秃发乌孤。
谈起这个话题,不得不说起古代文人,妥妥的脑力工作者,穷经皓首,绝对的脱发重灾区秃发乌孤。
接下来秃发乌孤,咱们粗略的盘点下,古代著名文化人中,有哪些“秃头小宝贝”呢
1、杜甫“白发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写《春望》的时候,虽说恰逢战乱,山河破碎,心情忧虑,但才四十出头的年纪,正值壮年,竟已是“白发短,不胜簪”的状态。
“发少何劳白,颜衰肯更红。”果然,50岁的杜子美,头发已经所剩无几,白发烦恼都没有,反正都秃了。
2、白居易“雪发随梳落,霜毛绕鬓垂。”30多岁的白居易就已经开始脱发,并多次在自己的诗中提起。
“我头发尽落,汝顶髻初成”这两句是写给自家孩子的《吾雏》,当时40多岁,“头发尽落”,已经快秃顶了。
脱发问题一直是白乐天的心头病,最后实在没招儿了,干脆写首诗自我安慰,说掉光了就轻松了:
朝亦嗟发落,暮亦嗟发落。落尽诚可嗟,尽来亦不恶。既不劳洗沐,又不烦梳掠。最宜湿暑天,头轻无髻缚。脱置垢巾帻,解去尘缨络。银瓶贮寒泉,当顶倾一勺。有如醍醐灌,坐受清凉乐。因悟自在僧,亦资于剃削3、李贺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诗鬼”李贺一共才活了27年,竟也早有了脱发烦恼,堪称“最早脱发的唐代大诗人”。
4、苏轼“夺官遣去不自觉,晓梳脱髮谁能收。”宋代文化人也逃不过脱发的宿命,写下这诗的苏东坡,当年也才三十几岁。
5、陆游作为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放翁不仅为抗金而忧虑,头发的事儿也没少烦心,留下了大量的诗句:
“脱发纷满梳,衰颜不堪照”“晨梳脱发虽无数,社瓮新醅已有期。”“发脱妨危冠,齿堕废大嚼”“憔悴头虽秃,轮囷胆尚麤”那么,注重仪表的古人,秃头脱发之后,咋办呢?1、假发作为文明古国,咱们先祖使用假发的历史非常之悠久:
《庄子》
“有虞氏之药疡也,秃而施髢”
有虞氏即舜帝的部落,髢就是假发,上文翻译过来就是:舜帝用药给人治疗头疮,头发脱落之后,会给戴上假发以遮丑。
2、帽子《礼记》
“冠至尊也,不居肉袒之体也…秃者不免…”
古时不包头,不带帽子,是非常失礼的,就像现在光膀子出门一样。所以呢,也算是“秃者”福音之一吧 。
东汉蔡邕在《独断》中对当时的服饰做了一番论述:“王莽头秃,乃施巾。时人云:‘王莽秃,帻施屋。” 帻就是一种包裹头发的巾帕。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