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历史宴乾隆帝,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乾隆帝:在乾隆十三年之后,乾隆皇帝为什么会骤然变得残忍嗜杀?

确实乾隆帝,乾隆十三年是乾隆朝政治的一个分水岭。乾隆十三年以前,乾隆朝的政治氛围主要还是以宽松为主。而乾隆十三年后,乾隆开始变得极端的刻薄暴戾。究其原因,我觉的可以分为表面原因,以及深层原因。

乾隆帝:在乾隆十三年之后,乾隆皇帝为什么会骤然变得残忍嗜杀?

表面原因

乾隆帝:在乾隆十三年之后,乾隆皇帝为什么会骤然变得残忍嗜杀?

(富察皇后画像)

表面原因当然跟乾隆的原配皇后富察氏去世有关乾隆帝。富察皇后是乾隆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堪称乾隆的精神支柱。富察氏的去世,对乾隆精神上的打击是巨大的,乾隆在万分悲痛之余,其行事风格也开始变得刻薄暴戾起来。

他开始大批钩决死刑犯,尤其对贪污犯更是从重处置,其惩贪的力度已经大大超过了他的父亲雍正。

不仅如此,乾隆对待臣下开始不断找茬,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横挑鼻子竖挑眼,满朝文武可谓是战战兢兢。例如:工部为皇后制造的册宝,乾隆看了很不满意,觉得配不上富察皇后的尊贵,将工部全堂问罪。

张廷玉,康雍乾三朝老臣,为官数十年一直顺风顺水,而在晚年,自己犯糊涂,导致被乾隆一连串打击整治。

(张廷玉画像)

很明显,乾隆在故意找臣下撒气,以此来缓解富察氏去世给他带来的心理创伤。

深层原因

富察氏的死,只是乾隆变得暴戾刻薄的表面原因,或者说只是一个导火索。而深层原因,则跟乾隆这个人的性格有关。

乾隆在登基之初,虽然表现得比较宽仁,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乾隆在乾隆朝初期所展现出来的宽仁,更多的是乾隆出于统治政策调整的需要,而绝非乾隆的真实性情。

弘昼、弘瞻都是乾隆的弟弟,都因为微小的过失而被乾隆严厉处罚,可见乾隆的性格里有很大的冷酷成分。

(青年乾隆皇帝画像)

与康熙不同,康熙是个胸怀非常仁厚的君主;乾隆的性情并不像康熙,而是更像他的父亲雍正。应当说,乾隆的性情里,冷酷是占主流的!

小结:乾隆十三年后,乾隆性情大变,表面上看是富察皇后去世的缘故,深层原因则是乾隆冷酷性格的体现。

(全文完)

乾隆帝并不痛恨李卫啊,相反,因为李卫是第一个投靠乾隆帝的雍正老臣,所以乾隆帝对李卫还比较重用。

乾隆帝真正讨厌的雍正帝老臣是田文镜,乾隆帝对田文镜是非常刻薄。

乾隆帝之所以讨厌田文镜,是因为田文镜在河南总督任上多次欺骗雍正帝,乾隆帝很讨厌这种欺骗皇帝的臣子。

河南自从田文镜上任督抚以来,严格治理,他的下属官吏竟然剥削民众,致使河南人民深受其困。前年田文镜隐匿河南灾情不报,百姓流离失所,幸亏先帝爱民,派遣官员前去赈抚,才保证河南的安定,这件事天下人尽皆知。

乾隆帝只是在李卫去世后很多年,南下江南的时候看到江南还有李卫的神像,乾隆帝这个人最讨厌“逾越”,所以他对李卫这种肆意妄为很不满意。

乾隆帝在野史上虽然被渲染成了一个喜欢到处留情,贪花好色的皇帝,但是真正的乾隆帝为人很刻板,他最讨厌的是“逾越”。

说白了,乾隆帝喜欢那些恪守臣子本份,绝对老实本分的人,极端厌恶那些想靠皇帝骗取荣华富贵的臣子。

所以在乾隆帝看来,雍正帝重用的三位大臣鄂尔泰、田文镜和李卫,除了鄂尔泰算是八旗勋贵以外,田文镜是汉军旗捐官出身,李卫是汉人买官出身,这两个人在乾隆帝看来都是“幸进小人”,所以古板的乾隆帝不喜欢这两人也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