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宇霆是张作霖奉军的“总参议”,类似于总参谋长的角色,对张大帅的政略与战略方向影响极大;而郭松龄是张学良军团的统兵将领,对少帅影响较深,却不能直接劝谏张作霖,两个人最大的矛盾是奉系军队的发展方向之争杨宇霆是好是坏。郭松龄和奉系首席“CFO”王永江坚持奉军应该执行“保境安民”的方略,深耕东三省人民福祉,富地强兵,严防日本人对东北的觊觎。杨宇霆则吃准了张作霖逐鹿中原的野心,一直撺掇奉系军队主力入关争雄,问鼎北洋政权最高权力,导致两次直奉大战的爆发,其实也间接造成了张作霖关内失利和横死回奉路上。

杨宇霆是好是坏:历史上郭松龄为何和杨宇霆不和?

杨宇霆是好是坏:历史上郭松龄为何和杨宇霆不和?

杨宇霆是好是坏:历史上郭松龄为何和杨宇霆不和?

须知“大炮一响杨宇霆是好是坏,黄金万两”,奉系军队穷兵黩武的军费都是东北百姓的血汗钱,《少帅》中张作霖第一次直奉战争大败,在车站怒骂奉军各将领“六天花了老子3000多万军费,有这么贵的猪嘛!”足见一斑,奉系以三省之力不能励精图治反而急于问鼎中原,确有“小马拉大车”之嫌,所以郭松龄和王永江背后骂张作霖“有俩钱就烧包”。

并且,庞大的军费当东北百姓不能负担时,张作霖还会寻求日本方面的借款,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每借一次,张作霖都要出卖一定的东北权益作为交换,在这一层上,千万不要过分美化张作霖,无非他有底线而已杨宇霆是好是坏。

虽然战略决心是张作霖下的,但杨宇霆确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接受过孙中山革命理论的郭松龄必恨之。最终文人王永江选择辞官归隐大连,武将郭松龄选择兵谏。

这是于公一面,杨宇霆还有个缺点是利用总参议的权职在奉军中大肆安插私人,成为奉军内部仅次于“老派”的“洋派”老大,以他为中心形成了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一批奉军将领的小团体,在争权夺利的过程中对张学良、郭松龄东北讲武堂的“新派”颇多打压,实际上不仅郭松龄,张学良本人对杨宇霆也是哪只眼睛都看不上,不过是因为自己老子的宠臣不好下手罢了,张作霖一旦驾鹤西去,就有了后来的大帅府枪杀“杨常”二人事件。

第二次直奉大战的战后分赃,是郭松龄彻底死心的分水岭,以张学良第三军团(郭实际指挥)的战功和奉系新控制的大片区域,郭松龄认为怎么都应该混个一省督军,其实名额也将将够用,岂料一直参赞中枢的杨宇霆非要过过督军的瘾,生生撬了郭松龄的位置出任江苏督军,“郭鬼子”终于忍无可忍了。

1925年郭松龄在河北滦州起兵反奉,打出的旗号就是“清君侧”,摆明了就是冲杨宇霆来的,通电要求张作霖下野,将权力移交张学良,为国为民的思想不能说没有,个人名利情绪也一定夹杂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