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周,齐襄公算得上是恶名昭彰。他不但与亲妹妹文姜私通,还因奸情被鲁桓公发现而悍然杀死了鲁桓公齐襄公!后来,因为与郑国国君公子亹(wěi)有旧怨,在首止(今河南睢县东南)盟会时公开杀死了公子亹!
齐襄公就是这么一位完全无视仁义道德的“大恶人”,在整个东周横冲直撞,无人能管齐襄公。
虽然是“大恶人”,但齐襄公对于齐国霸业,却有着巨大贡献。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完全打破了鲁隐公时期鲁国对齐国的战略夹击态势;其二,加强了齐国对卫齐襄公、鲁二国的控制,使得这两个西周时期的强大诸侯国再也无法对齐国构成威胁。
首先来说第一点。鲁隐公执政后,一方面长期在郑国集团和宋、卫集团的冲突之间保持中立,另一方面积极与周边纪国、莒国、宋国结盟,形成对齐国的夹击态势。鲁隐公在郑、宋、卫两大集团之间的长期中立,使得双方都不断向鲁国示好,让鲁国在国际上处于极为有利的位置。当鲁隐公最终决定加入郑国阵营时,鲁国已从双方阵营间获得了大量利益。鲁隐公与纪国、莒国、宋国的结盟,使得小霸郑庄公及齐僖公都不敢小视鲁国。鲁隐公在位期间,是整个春秋时期齐、鲁两国最为平等的时代。
鲁隐公被鲁桓公杀死后,齐僖公随即与鲁国联姻,将女儿文姜嫁给了鲁桓公。送亲之时,齐僖公甚至违背当时礼节,一路把文姜送入了鲁国国境!
非常之举,必然有非常之图。
在文姜嫁给鲁桓公后,齐僖公就仗着岳父的身份,强力向鲁国盟友纪国施压。鲁隐公在世时,为拉拢纪国,曾经把两个妹妹嫁给了纪国国君。如今纪国遭到齐国威胁,纪国国君便数次来到鲁国,向小舅子鲁桓公求救。可鲁桓公却在文姜阻扰下,数次拒绝了纪国的求援。直到公元前704年,鲁桓公“拉皮条”,将纪女推选给周桓王当夫人,才暂时阻止了齐僖公对纪国的欺压。齐僖公因此迁怒于鲁,在公元前699年与诸侯联手攻打鲁国,却不想被鲁、郑、纪三国携手击败。激愤不已的齐僖公,次年末就去世了。
齐僖公之所以迁怒于鲁,是他不敢冒犯周王室,再次侵伐纪国。可“大恶人”齐襄公继位后,却完全不惧纪国已成王室姻亲,强硬地重拾吞并纪国的计划。公元前690年,在齐襄公逼迫之下,纪侯离开纪国不知所终,从此纪国被齐国彻底吞并。在吞并纪国后,鲁国在齐国东部的盟友消失,鲁隐公构筑起来对齐的战略夹击态势彻底消除。这对于后续齐桓公的称霸,当然是件极为有利的事情。
再来谈第二点。齐僖公在位时,将宣姜嫁入卫国,文姜嫁入鲁国。通过宣姜,齐僖公成功地控制了卫国。可文姜控制鲁国虽然一度有成效,但随着鲁桓公将纪女嫁入王室,宣告齐僖公控制鲁国计划的失败。因此,到了齐僖公晚年,女婿鲁桓公还公然与齐国作对,让齐僖公含恨而终。
齐襄公继位后不久,就突然派军伐鲁。此举迫使鲁桓公为缓和两国关系,主动来齐议和。可就在鲁桓公访问齐国之时,齐襄公却不顾礼义,杀死了鲁桓公!鲁桓公一死,文姜之子、年幼的姬同成为鲁君,是为鲁庄公。此后,齐襄公与妹妹文姜紧密配合,强硬地向鲁国施压,迫使鲁庄公臣服于齐,成为齐襄公征战东周的重要助手。
随着卫宣公与齐僖公先后去世,因为宣姜害死了太子急和公子寿,卫国人对宣姜的不满情绪高涨。因此,在太子急和公子寿的太傅主导下,卫人突然发难,赶走了宣姜之子卫惠公,改立公子黔牟为君。从此,卫国脱离了齐国控制。为重新控制卫国,公元前689年齐襄公联合宋、鲁、陈、蔡四国伐卫;公元前688年,齐襄公成功攻入卫国,赶走了公子黔牟,将卫惠公扶上了卫国国君之位。
从此,齐襄公不但控制住了鲁国,还重新控制了卫国。虽然在齐襄公死于内乱后,鲁国一度想反控齐国,但被齐襄公压制了多年的鲁国,最终还是无法战胜改革图强的齐桓公,不得不再次臣服于齐国之下。
综上所述,虽然齐襄公恶名昭彰,但他所作所为却为齐国称霸打下了坚实基础。齐襄公吞并纪国,长期打压鲁、卫二国,为齐桓公日后的称霸创造出良好的国际环境。从这点来说,齐襄公对齐国霸业的贡献也极其巨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