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推翻了东汉政权,自封为魏帝。7年后的夏天,曹丕得了重病,就召来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抚军大将军司马懿等,指着儿子曹睿说:“我快要死了。这孩子年纪小,爱卿你们三人要全力辅佐他。”公元227年,明帝曹睿继承帝位。
又过了 13年,曹睿得病死了,太子曹芳继位。由于曹芳年纪很小,才8岁,所以由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管理朝政。后来,司马懿把曹爽杀了,朝中大权就落在司马懿和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手里。司马昭和他哥哥司马师掌握朝廷大权,飞扬跋扈。皇帝曹芳每次看见司马师,都战战兢兢,如针刺背。
朝中大小事情,司马师一个人说了算,并不跟皇帝说。有一天,曹芳哭着对皇丈张缉、中书令李丰等人说:“司马师把我当小孩子看,把百官当成草芥,朝政早晚要被他篡夺了。”张缉等人跟曹芳密谋,要号召外地官兵将士,讨伐贼臣。司马师听说这一消息,非常生气,对大臣们说:“现今皇上荒淫无道,听信谗言,应该把他废除,另立新皇帝。
”于是曹芳被赶出京城,不宣诏不许回来。公元254年,高贵乡公曹髦做了皇帝。不久,司马师得病死了,司马昭掌管大权,根本不把曹髦放在眼里,肆无忌惮地独霸朝廷。有一次,曹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并作了一首潜龙诗,说自己既不在天上,也不在田间,而是在井中的囚徒。
司马昭知道后,十分生气,对中护军贾充说:“曹髦要学曹芳,如果不早点除掉,他肯定会杀害我。”贾充说:“我愿为您效劳,找机会下手。”公元265年四月,有一天司马昭佩带着剑走上殿,曹髦起身迎接他,群臣都说:“大将军功德很大,应该封为晋公。”曹髦低头不说话。
司马昭厉声说:“我父子兄弟三人对魏国有很大功劳,今天我当晋公,有什么不可以的?”曹髦说:“我哪里敢不遵命。”司马昭说:“你写的潜龙诗,把我比作泥鳅之类,你怎么解释?”曹髦没回答。司马昭瞟了曹髦一眼,冷笑着走了。曹髦下朝以后回到后宫,召来王沈、王经、王业三个大臣商议大事。
曹髦说:“司马昭要夺取魏家政权,谁都知道的。我不能等着被他废掉,爱卿要帮我讨伐。”王经说:“不行。大权已落在司马昭手里,文武百官都归顺他;皇上的20个卫兵少得很,不管用。如果皇上不忍耐一下,必然招来灾祸。”曹髦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意思!我已经拿定主意,死了也不后悔。
”一会儿,曹髦走出去,命令护卫焦伯,召集卫兵等300余人,呼喊着走出皇宫。曹髦手里秉持宝剑,坐在车上,奔向南关。王经跪在马前,大声说:“皇上领着数百人去讨伐司马昭,这等于赶羊进虎口,臣并不是怕死,只是这事行不通啊!”曹髦说:“我的军队已经出发了,爱卿不用阻挡。
”便向龙门赶来。这时贾充骑着战马,右有成济,带领好几千铁甲兵杀来。曹髦大喊一声:“我是当今皇上,你们谁敢动手?”士兵见了曹髦,都不敢再往前走。 贾充喊成济说:“司马公平时养你干什么?不就是为了今天的事么?”成济手里拿着戟,回头问贾充:“是抓住他呢,还是杀死他?”贾充说:“司马公下令说,只要死的。
”成济拿着戟直奔皇帝车前。曹髦大喊一声:“匹夫敢无礼么?”可话没说完,就被成济 一戟刺中前胸,一下子就死了。焦伯挺枪上来,也被成济杀死。王经随后过来,大骂贾充说:“逆贼怎么胆敢杀皇上?”贾充大怒,命士兵绑了王经,然后报知司马昭。司马昭来了,看见曹髦已经死了,假装大惊失色的样子,用头撞皇帝的车,号啕大哭。
众大臣都赶来了。司马昭哭着对大臣们说:“成济狗胆包天,竟然敢杀皇上,要立即 斩首。”成济大骂司马昭:“这不是我的罪,是贾充传达你的命令!要我杀皇帝的。”司马昭命令武士把成济的舌头割了。成济不断地喊冤叫屈,还是被杀了。
在魏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意思、蜀、吴三国中,魏国地广人多,经济发展快,实力最强,但大权逐渐落入司马氏家族手里。
曹丕建立魏国时,得到大将司马懿的支持。曹丕死后,司马懿和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专权时,篡位野心日益显露,魏帝曹髦曾气愤地对大臣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意思:“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等他来夺走皇位。”不久,曹髦策划除掉司马昭,结果事情败露,反被司马昭杀死。司马昭立曹奂为帝。从此,在曹魏政权中,再也没有人敢公开反对司马氏的统治啊了。
263年,魏国灭蜀。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帝,自称皇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大举进攻吴国,吴国投降。西晋统一南北,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
典故: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魏文帝曹丕死后,魏国的大权实际上落到司马懿手里。
司马懿死后,大儿子司马师辅助十三岁的皇帝曹髦,权势比司马懿更大,但没有多久,就病死了。司马师在病重的时候,便把一切权力交给了弟弟司马昭。
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曹髦。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年轻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当长,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干掉司马昭。
一天,曹髦把跟随自己的心腹大臣找来,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
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耻辱,我要你们同我一道去讨伐他。"几位大臣知道这样做等于是飞蛾投火,都劝他暂时忍耐。在场的一个叫王经的对曹髦说:"当今大权落在司马昭手里,满朝文武都是他的人;军王您力量软弱,莽撞行动,后果不堪设想,应该慎重考虑。"
曹髦不接受劝告,亲自率领左右仆从、侍卫数百人去袭击司马昭。
谁知大臣中早有人把这消息报告了司马昭。司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杀掉了。
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出自《三国志》。意思是,司马昭篡权野心,这是谁都知道的
《三国演义》
典故: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魏文帝曹丕死后,魏国的大权实际上落到司马懿手里。
司马懿死后,大儿子司马师辅助十三岁的皇帝曹髦,权势比司马懿更大,但没有多久,就病死了。司马师在病重的时候,便把一切权力交给了弟弟司马昭。
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曹髦。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年轻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当长,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干掉司马昭。
一天,曹髦把跟随自己的心腹大臣找来,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
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耻辱,我要你们同我一道去讨伐他。"几位大臣知道这样做等于是飞蛾投火,都劝他暂时忍耐。在场的一个叫王经的对曹髦说:"当今大权落在司马昭手里,满朝文武都是他的人;军王您力量软弱,莽撞行动,后果不堪设想,应该慎重考虑。"
曹髦不接受劝告,亲自率领左右仆从、侍卫数百人去袭击司马昭。
谁知大臣中早有人把这消息报告了司马昭。司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杀掉了。
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