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参是汉朝开国功臣萧规曹随,也是汉朝第二位相国,人称“曹相国”。不过历史上对于曹参的评价褒贬不一,主要也是因为曹参留下了一个“萧规曹随”的说法。汉朝建立初期,全国百姓在经历长时间的战乱以后,终于可以休养生息,回到一个正常的生活秩序中。所以初代相国萧何顺应民意,推行了一系列能够鼓励民生的措施。此后曹参成为相国后,他审时度势,决定采取无为而治的策略,因为留下了一个捎带贬义的说法,就叫萧规曹随。

萧规曹随:萧规曹随是什么意思“萧规曹随”说的是谁呢

萧规曹随:萧规曹随是什么意思“萧规曹随”说的是谁呢

萧规曹随:萧规曹随是什么意思“萧规曹随”说的是谁呢

萧规曹随:萧规曹随是什么意思“萧规曹随”说的是谁呢

萧规曹随:萧规曹随是什么意思“萧规曹随”说的是谁呢

01、刘邦定位萧规曹随:功狗第一

萧规曹随:萧规曹随是什么意思“萧规曹随”说的是谁呢

汉五年,随着不可一世的项羽自刎在乌江之畔,纷纷扰扰的天下也渐渐安定下来,接下来便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了。不过,一年多的讨论下来,结果却出乎将军们意料萧规曹随:一向不曾上过战场的萧何,居然要受封最多的食邑。

众将议论纷纷:“我们披坚执锐,攻城略地,多的经历了上百战,少的也有几十场。而萧何一仗都没打过,仅仅写写文章,发发议论,食邑却比我们还多,这是为什么?”

汉高祖反问:“诸君会打猎吗?”

众将答道:“当然会。”

汉高祖继续说:“打猎的时候,猎人指挥猎狗,猎狗追杀走兽。用打猎来比喻,诸君是猎狗的功劳,萧何是猎人的功劳。况且诸君追随我的时候,都是独自一人或者寥寥两三人,只有萧何举族追随,这个功劳我也是记着的。”

群臣默不敢言。

等到列侯封赏完毕,来排定功臣名次的时候,众将终究还是心里不服,便推出曹参来打擂台。

“曹参攻城略地,功劳最多,再看看他身上的七十多条伤疤,像不像是功臣第一的样子?”

但是汉高祖有心想让萧何排名第一,只不过一番说辞之前已然用掉,苦思冥想之际,贴心小棉袄鄂君出现了。

“曹参虽然有野战略地的功劳,但也只是一时之功。陛下和项羽争霸五年,多少次被打得全军覆没,孤身逃亡,萧何总是能在危急时刻把数万大军送到陛下身边。楚汉两军在荥阳长年对峙,没有现成的粮食,全靠萧何从关中输送,军粮才从不缺乏。不论汉军在前线败了多少次,但萧何保全了关中,就有着卷土重来的资本,这才是万世之功。一时之功又怎么能和万世之功相比呢?萧何第一,曹参第二。”

于是,萧何荣膺了“功臣第一”的美名,曹参却徒留“功狗第一”的诨名。

那么,这位被功臣们推荐出来,“功最多,宜第一”的曹参,究竟功绩如何呢?

02、一身转战三千里,克城无数

曹参,秦朝时担任沛县的狱掾,当时萧何是沛县的主吏掾,两人都是沛县威望显赫的官吏。

汉高祖刘邦从沛县起兵时,曹参以中涓的身份追随,接下来便是戎马半生。

攻击胡陵、方与,大破秦泗水郡监的军队。向东攻下薛,在薛城西攻击秦泗水郡守的军队。再次攻打胡陵,取之。转而去守卫方与,遇上方与叛变投魏,击之;接着丰邑也叛变投魏,攻之。因功晋爵七大夫。

在砀东击败秦司马枿的军队,取砀、狐父和祁的善置。又进攻下邑以西一直到虞,攻击了章邯的车骑部队。攻击爰戚和亢父,立先登之功,晋爵五大夫。

向北救援阿,攻击章邯的军队,破阵,追逐败军直至濮阳。攻打定陶,夺取临济。向南救援雍丘,击败李由的军队,斩杀李由,俘虏秦侯一人。楚怀王封刘邦为砀郡长后,曹参受封为执帛,号建成君,升迁为戚公。

然后随军在武城南击败秦东郡尉的军队。在成阳南攻击王离的军队,在杠里再次攻击并击败了王离。追逐败军,一路向西追至开封,击败了赵贲的军队,把赵贲围困在开封城内。向西在曲遇击败秦将杨熊的军队,俘虏秦司马和御史各一人,升迁为执珪。

随军攻打阳武,拿下轘辕、缑氏,封锁黄河渡口,回军在尸北击败赵贲的军队。随军向南攻打犨,在阳城城东与秦南阳郡守吕齮交战,攻破敌阵、夺下宛城,俘虏吕齮,尽数平定南阳郡。随军向西攻打武关、峣关,取之。先在蓝田南攻击秦军,夜间又在蓝田北发起攻击,大破秦军,随即到达咸阳,灭秦。

这个成语说的是汉初的丞相萧何和曹参,西汉首位丞相萧何能力很强,治理国家井井有条,颁布了许多政令都是非常好的,后来萧何逝世,曹参接任丞相,他就说“我能力没有萧何强,那我就继续执行他的政令就好”。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延续上任的正确方针,也有无为而治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