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勋

[明]为明初开国勋臣武定侯郭英六世孙,他于正德三年(1508年)承袭武定侯爵位,进封翊国公郭勋祺。善书尤工篆书,温仁和撰崇寿寺碑为其篆额。

郭勋历任提督三千营、两广总督、京师左军都督掌团营,主管四郊兴建之事,被授予太保兼太子太傅之衔,并经常代表嘉靖帝行祭祀天地、祖宗之事郭勋祺。
  

至嘉靖十八年,由于他编撰《英烈传》为其先祖郭英射死陈友谅之功造势,影响了嘉靖帝,争得了使郭英与徐达、常遇春等六王并列配享朱元璋太庙的殊荣,他自己亦被“进翊国公加太师”郭勋祺。

郭氏家族,从郭英起,子孙三代与皇室联姻,本是权势显赫的勋臣国戚。
  至郭勋进国公、加太师时,地位和权势达到了顶峰,成为权倾朝野,威福莫比的世家贵族。

郭英家族虽以军功起家,但其子孙并非粗鄙无文的赳赳武夫。据史料记载,郭勋的曾祖郭镇、伯父郭珍、父郭良均能诗会文。《明史·郭英传》中提到郭良“好聚书为诗,乐与文儒交。
  ”《百川书志》著录郭镇有《奉贤集》一卷,郭珍有《芸兰集》6卷,郭良有《宾竹稿》十卷、《宾竹诗余》一卷。郭勋雅好诗文,热心整理家族事迹文献和编辑、刊刻通俗文艺作品。据现存史籍而知,他以武定侯的名义刊刻了白居易的诗集、文集和《元次山集》,以同样名义编辑、刊刻了有关本族事迹文献《毓庆勋懿集》、《三家世典》、《太和传》、《郭氏家传》、《续传》,以及名为《书庄记》的家刻书目一卷。
  在通俗文艺作品方面,编辑、刊刻了《皇明开运辑略武功名世英烈传》(简称《皇明英烈传》和收录有金、元、明三代散曲、戏曲的《雍熙乐府》。此外,据《宝文堂书目》载,郭勋除刊刻过《水浒传》外,还刊刻过《三国志演义》。史籍称道他“颇涉书史”(《明史·郭英传》,“好文多艺,能计数”(沈德符《野获编·武定侯进公》)。
  

郭勋(?—1542)

明濠州(治今安徽凤阳)人,郭英六世孙。正德三年(1508),袭封武定侯,镇两广,屡兼军府。次年,入掌三千营。嘉靖初掌团营,以大礼仪附世宗,改督团营,兼领后府。怙宠骄恣。嘉靖十八年(1539),进翊国公,加太师。后以罪下狱死。曾辑徐达,沐英及自家世系履历遭遇本末,成《三家世典》。

郭勋系明朝开国功臣郭英的六世孙,袭武定侯,封翊国公,善于迎合上意,嘉靖皇帝“大爱幸之”。由于他“怙宠,颇骄恣”,“作威植党”,“罔利虐民”,遭到言官的弹劾,而被下“锦衣狱”,镇抚司判其死刑。嘉靖帝不得不令三法司复勘,交由康朗审理。当时郭的亲眷尚有官居显位者,特别是嘉靖皇帝“意欲宽勋,屡示意旨”。前后办理郭案的官员大多受到排挤和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