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词人柳永柳三变,原名三变,人称 “晓月残风柳三变”。这个雅号源于他 的词作《雨霖铃》。全词如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帳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 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 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首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 篇,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 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宋代有记载说,“只合十七八女 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 月”’。这种格调的形成,有赖于意境 的营造。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 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 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 界,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北宋词人柳永(约987 -约1053)柳三变,原名三变,字景庄,出生于崇安(今属 福建)一户官宦人家。他兄弟三人名中皆有“三”字,分别为三复、三接、三 变。少年时,他与两位兄长读书于武夷山鵝仔峰下,均擅长诗文,在当地有“柳 氏三绝”之誉。柳永青年时随在京做官的父亲来到汴京(今河南开封),本想往仕途发展, 但“新词写处多磨,几回扯了又重按。
”柳永常与乐工歌伎一起切磋词艺,出人 曲坊伎馆,引起一些伪道学家的记恨。他们诬蔑柳永轻薄、放浪,“多游狭邪”,“好为淫冶讴歌之词”,有伤风雅,这种舆论竞传至宫中。一次,宋仁宗赵祯竟将 考中进士的柳永从金榜上勾去题名,并且愤然说道:“就让这个柳三变去填词 吧!”柳永谋取功名的愿望顿成泡影,他怒不可遏,又无可奈何,于是索性负气挂 起“奉旨填词柳三变”的招牌,笔墨为生,放浪江湖。
他年过半百时,到景枯年 间才又考中进士,初任睦州推官,他担心自己曾为浪子词人不得升迁,便将柳三 变之名改为柳永,字耆卿。但名字的更改并没给他带来好运,柳永只升任到屯田 员外郎小官便打住了,他是北宋著名词人中官位最低的一个。
[柳永]字耆卿'又字景庄,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也称柳七.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后迁居崇安(今福建).仁宗景佑元年(1034)进士.他是北宋第一个专门写词并为慢词的开托作出重大贡献的词人.他的作品在当时流传极广,.词牌[黄莺儿]是柳永所创他的作品>是千古传颂的名作.全文是:
雨 霖 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三变,柳永,生于儒宦世家,自幼饱读经书。初时,和封建社会的读书人一样,热心功名,以从政为官为衡量自身人生价值的座标。但赶考进士屡次落第,苦闷下做《鹤冲天》一词以自我宽慰,却因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惹得宋仁宗不快,再次应试时被黜落,后有人欣赏其才华而举荐,宋仁宗仍道柳三变:“且去填词。
”柳永受此打击,自嘲:“奉旨填词柳三变。”从此流浪民间,纵情青楼酒肆,以填词为乐,造就一代词人。
从柳三变词可管窥大宋帝国正值繁荣昌盛时期,朝野上下,歌舞升
平,都市文化发达之极。达官贵人夜夜笙歌,青楼酒榭遍地开花,即使如柳三变这般的没落文人也能“倚红偎翠”,醉生梦死。
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熏陶出一代都市下层文人,滋长了他的世俗人生意趣。
官场失意,情场得意。仕途受挫,意气消沉。柳三变此后的词多牢骚,或描述其“因酒沉迷,被花萦绊”放荡生活及缠绵缱绻的离情别恨。又体恤同情妓女,成为一代青楼女子的代言人。
同时,又从侧面体面了大宋的太平气象。《观海潮》就极致地描述了杭州富庶繁荣景象,词中一句“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激起了金主南侵的欲望。可见其影响之甚。
柳三变一生仕途坎坷,潦倒落泊,只有在“烟花巷陌”觅得知音,获取心理上的安慰,一展填词才华,是深受平民喜爱的填词人。
至年岁老时终于入仕,历经坎坷的人,到晚年倒看淡功名利禄,想平生所求不过尔尔,反倒追思当年风流韵事,辛酸道:“名宦苟捡,年年尽减风情。”可惜风情不复,到后来“羁旅行役”成了词作主题。
柳永一生凄凉,卒后,由他生前相好——当时的名妓聚财为他办衣冠坟,在乐游原上买一块地安葬。
每年清明,这些名姬便不约而同到其坟上悼唁,“春风骀荡”,成为当时的一大景观。后有人为其墓题词:“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好一个柳三变,生前风流,死后一?g黄土,繁华落尽,“做鬼也风流。”
“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
柳永的词充满了世俗享乐的气息,又恣意狂浪,不合宋代文人士大夫的讲究的含蓄雅致,为这些士大夫所鄙薄排斥。
晏殊,就是这样一位典型“达官贵人”,生与柳三变同朝同代,却词风相左,命运有天渊之别。古今往来,象晏殊这样少年得志,终生顺利,位极人臣,太平一生的人实在是麟角凤毛。
前面说过,当时宋朝处在上升的太平昌盛时期,在这种社会文化背景下,晏殊的人生态度是只求富贵,不求事业,虽位居政要,却一直没有什么大作为。说起其生活,也是奢靡之至,终日宴饮,妻妾成群,词作雅致,却有“为赋新词强说愁”之嫌。他看不起平民百姓,也不屑附庸风雅。
当时柳三变一心想进仕时找过晏殊,他却不屑柳三变“彩线慵拈伴伊坐”之类的世俗之作拒之。
其实晏殊也填词,同样也风流好酒好色,只是柳三变是下层文人,出入青楼妓馆喝“花酒”,而他因贵而富,能家中蓄妓,宴饮作乐,自视高人一等。其词作雅丽精致,却多是写富贵闲愁,自然不似柳永的柳永词的狂浪卑俗,笑柳永,其实是五十步笑百步。
好在晏殊颇有建树的词作《浣溪沙》还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被传为名句。夕阳西下上,年华岁月终会逝去,春花零落化尘土,富贵也有到头时。这应是晏殊发自内心的感叹。只是他不明白,繁华落尽,贫贱终归一堆黄土。
附:柳永词
前期: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逐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许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
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晌。 忍把浮
名换了浅斟低唱!
中期:定风波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麽。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后期:少年游
长安古道马迟迟。
高柳乱蝉栖。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去年时。
晏殊词: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