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被称为窃国大盗徐大总统,原因就是他在成为民国总统后,又不择手段地想要登上皇帝的龙椅。袁世凯为了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二十一条”。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很快便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怒。蔡锷将军潜回云南,组织护国军讨袁,各省纷纷宣 布独立,以响应护国军讨袁。
全国各地、各阶层都掀起了反袁高潮。湖南老名士王阊运写了一
副对联,贴在北京居仁堂,讽刺袁世凯玩弄权术的阴谋:“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 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徐大总统。”此联工整对仗,又巧妙地把“民国总统”四字嵌入联内,寓意就是“民 国何分南北,总统不是东西”。
福州一家报馆也以“讨袁”为题,登出一条上联,向社会征询下联,为:“或人園(园)中,逐出 老袁还我國(国)。”一时间,这征联活动成为了热门话题,但因难度较大,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没 有人能对出来。后来护国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捣北京,袁世凯在人们的睡骂声中死去。
有人便 想象袁世凯最后众叛亲离徐大总统、四面楚歌的情状,模拟他临死之前的语气,写出了下联:“余登道上, 不堪回首望前途。”与上联一样,下联也用了拆合字法,先从“道”上拿掉“首”字,合起来就是个 “途”字,工整而又不失诙谐。
BOSS第一形态,只需在规定的时间内打碎所有结界石即可。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冰结界石要用火把去打碎。火结界石要让艾尔去打。
BOSS第二形态,把BOSS吐出的蛋炼成定时炸弹,再等BOSS张开嘴巴吸气的时候把炸掉扔出去,让BOSS吸进去。炸弹在BOSS体内爆炸后,BOSS嘴巴上方的红色眼镜就会张开。趁这时猛打BOSS的眼镜。打法基本就是这样。另外,爱德的HP最好要控制在800以上,因为BOSS的一个大绝招会造成700左右HP的伤害。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民国时期孙中山的让位是由于袁世凯武力施压篡夺了大总统之位,袁世凯出任大总统是篡位之举。但有的历史学家认为,事实上,革命党事先已经承诺只要袁世凯能迫使清帝退位,那么大总统一职非袁莫属,所以,根本就没有什么“让位”的问题,而只不过是“还位”罢了。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争相响应,革命形势迅猛发展,清政府统治正在风雨飘摇中,在血气方刚的革命者眼中,推翻清政府很快就会实现。但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革命家,孙中山对当时的形势有着比其他人更为理智和冷静的分析。第一,清朝的气数虽然已尽,但仍有一定的实力,并不像一般革命党人所想象的那样是一捅就破的纸老虎。
第二,作为高瞻远瞩的政治家,推翻清帝虽然是孙中山革命的首要目标,但不是最终目标,其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强大富强民主的国家,使中华民族挤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也就是说,破坏是为了建设,破坏是手段,但不是目的。倘若可以不用破坏就能达到建设的目的,那不更好吗?袁世凯拥有强大的实力,可以迫使清帝退位,完全可以利用袁世凯实现“破坏”的第一步,然后以民主的约法来约束袁世凯,实现建立民主富强国家的理想。
倘若能做到这一点,他自己当不当这个大总统是无关紧要的。这正是孙中山人格伟大之处。孙中山也许有幼稚的一面,但他的“天下为公”之心,人皆可鉴。对于孙中山民国初期让位的问题,有许多人作过深人 袁世凯像的研究,也提出过许有见地的见解。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史学界在研究孙中山让位的原因时,主要提出了4种说法:一是“权术论”,认为是袁世凯利用革命党与清政府的斗争,玩弄权术,借机夺权;二是“干扰论”,认为是投机革命的旧官僚、立宪党人一致拥护袁世凯,造成一种非袁莫属的声势,使革命党的战略部署遭到干扰;三是“扶植论”,认为是帝国主义把袁世凯看做是中国的强人,企图扶植他当总统;四是“妥协论”,认为是革命党内的妥协思潮迅速膨胀,主张拥护袁世凯。
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有的人认为以上的4种说法不能完全解释孙中山让位的真正原因,他们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胡绳武先生发表在1987年《历史研究》第1期上的《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的历史环境》一文,突破了以往史学界大多关注孙中山让位的正确与失误、功过与得失而缺乏对孙中山让位的历史环境的具体论述的局面,指出孙中山之所以让位,其根源在于武昌起义后,由于多种原因,在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海外华侨和留学生中,较为普遍地存在一种如袁世凯反正,就借袁世凯之力以推翻清朝建立民国的最为有利的心态。
正是因为如此,在武昌起义后不久,在南方各省中就有了袁世凯如果能够反正就推袁世凯为总统的方针,把临时大总统的职位如约让给袁世凯。胡绳武认为,最早公开报道袁世凯适于做大总统的舆论是英国的报纸《每日镜报》、《伦敦晚报》等。《民立报》1911年10月21日以“欧洲关于中国革命之电报”为题的新闻报道中写道:“《每日镜报》、《伦敦晚报》及其他各报报道孙逸仙已选袁世凯为第一总统。
舆论十分赞成袁世凯和革命党联合,并希望孙中山不要念旧日之情,袁当有以助其成功,云云。”实际上,说孙中山在这时就赞成选袁世凯做民国未来的大总统缺乏根据,这不过是英国报纸的一种宣传,旨在急切地推出它在中国的新代理人,以维护其在中国的既得权益。如此一来,孙中山到底是“让位”还是“还位”,袁世凯出任大总统是否合法,变得更加难以确定了。
这一谜团不知何时才能真正解开。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