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曼佚文《牡丹与绿叶》
望眼欲穿的刘大师画展在廿一日可以实现了,这是我们值得欣赏的一个画展陆小曼简介。中国的画家能在同时中西画都画得好,只有刘大师一人了。他开始是只偏重西画,他的西画不但是中国人所共赏,在欧洲也博得不少西洋画家的钦佩。我记得当年志摩还写过一篇很长的文章,讲欧洲画家们怎样认识与赞美刘大师的画呢!后来他回国后又尽心研究中国画,他私人收集了不少有名的古画,件件都是精品。
因为他有天赋的聪明,所以不久他就深得其中奥秘;画出来的画又古雅又浑厚,气魄逼人,自有一种说不出(的)伟大的味儿!我是一个后学,我不敢随便批评,乱讲好坏,好在自有公论。
我只感觉到一点,就是我们大师的为人,实在是在画家之中不可多得的人才陆小曼简介;他不仅是关着门在家里死画,他同时还有外交家与政治家的才能,他对外能做人所不敢做的,能讲人所不敢讲的。
就像在南洋群岛失守时,日本人等着他的时候,他能用很镇静的态度来对付,用他的口才来战胜,讲得日本人不敢拿他随便安排。他在静默之中显出强健,绝不软化,所以后来日本人反而对他尊敬低头。在没有办法之时只好很客气的拿飞机送他回上海;这种态度是真值得令人钦佩的。
还有他做起事来不怕困难陆小曼简介,不惧外来的打击,他要做就非做成不可,具有伟大的创造性。为艺术他不惜任何牺牲,像美专能有今日的成就,他不知道费了多少精神与金钱;有时还要忍受外界的非议,可是他一切都能不顾,不问,始终坚决的用他那一贯的作风来做到底,所以才有今天的成功。
最近他对国画进步得更惊人,这次他的画展一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好画。同时还有他太太的作品!这是最难得的事情。她虽然是久居在南洋,受过高深的西学,可是她对中国的国学是一直爱好的;尤其写字,她每天早晨一定要写几篇字之后,才做别的事情,所以她的字写得很有功夫,柔丽而古朴,又有男子气魄,真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有时海粟画了得意的好画再加上太太一篇长题,真是牡丹与绿叶更显得精彩。我是不敢多讲,不过听得他夫妇有此盛事,所以胡乱的涂几句来预祝他们并告海上爱好艺术的同志们,不要错过了机会!
网上还有几篇她的文章,可以到这里去看:
想更全面的了解,可以看2002年1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本《陆小曼诗文》(柴草编)。
该书分为两个部分:一、陆小曼作品部分。共收录陆小曼作品十余万字,有散文、诗歌、小说、戏剧、故事、日记书信等,其中部分章节是首次发表;二、附录部分。收录了九篇纪念、回忆陆小曼的文章,作者有名家、有陆小曼普通的朋友、也有家人。这些作品的重新问世,肯定会有助于世人去了解真正的陆小曼,有助于学者对徐志摩、陆小曼的深入研究。
陆小曼是哪一位,我们不清楚.
杨澜第一任丈夫叫张一兵。杨澜离开中央台到美国留学时已嫁给她爸爸带的研究生张一兵(现在中国银行工作),当时二人在北京有一间不大的房子,好象是租的.到美国后,杨澜和其他留学生一样,有寂寞也有紧张,丈夫不在身边,美国没有朋友,在偶然的聚会中吴征出现了.按照逻辑推理,杨澜先有外遇,后与张一兵离婚.但是杨澜的解释是:结婚时还小不懂婚姻是什么.当时太年轻单纯.这个理由也成立. 在国内的张一兵经历了老婆婚变后同意离婚.杨澜和张一兵离婚后不久嫁给吴征.吴征杨澜现有2子.老大叫吴所谓9岁,老2是女儿叫吴所惧, 也将近6岁了。
1931年徐志摩坠机遇难后,陆小曼和长期为她治病的推拿医生,翁端午在一起了。只到1960年翁端午病逝。两人风雨残炭的相守了将近40年。下面是陆小曼自己的一段回忆:“我与翁最初绝无苟且瓜葛,后来志摩坠机死,我伤心至极,身体太坏。尽管确有许多追求者,也有许多人劝我改嫁,我都不愿,就因我始终深爱志摩。但由于旧病更甚,翁医治更频,他又作为老友劝慰,在我家长住不归,年长日久,遂委身矣。但我向他约法三章:不许他抛弃发妻,我们不正式结婚。我对翁其实并无爱情,只有感情。”——摘自《民国韵事》 外文出版社 作者夏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