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宪宗李纯(公元778-820年),原名李淳,是唐顺宗的长子。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四月六日,李纯被立为太子,后代理监国之职。同年八月,宪宗在宣政殿正式即位。此时,他年仅28岁。他以太宗唐宪宗李纯、玄宗为榜样,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励精图治,成就了唐朝的中兴气象。
他一改德宗朝对藩镇的姑息政策,以“法度”治理藩镇,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重振了朝廷的声威。元和元年正月,剑南西川节度使刘辟公然发动叛乱,宪宗坚持己见,重用主张用兵的宰相杜黄裳和翰林学士李吉甫,下诏讨伐叛军。同年九月,走投无路的刘辟被俘至京城,宪宗将其问斩。
这一果断的举措,震撼了其他节度使。为了应付削藩的需要,宪宗广开财源,多方积聚财富,使朝廷的财力得以明显的增强,为将来的用兵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元和九年,宪宗听从李吉甫的意见,毅然准备对淮西吴元济开战。同年十月,宪宗颁布了《招谕淮西诏》,希望吴元济“投诚归国”。
吴元济不为所动,纵兵扰邻,并对东都洛阳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正月,宪宗颁布了《讨吴元济敕》,派大军讨伐淮西。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时任唐邓节度使的李想用奇兵攻打蔡州,大获全胜,俘获了吴元济,平定了淮西叛乱。这一重大胜利,大大提升了中央朝廷的权威,各地节度使纷纷入朝,表示对朝廷的忠心。
宪宗崇信佛教,在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下召从法门寺迎奉佛骨。之后,宪宗的身体每况愈下,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正月,宪宗死于大明宫,终年43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