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  壮族的春节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少数民族资料,共三天。除夕,家家杀鸡宰鸭,蒸制扣肉、粉精肉、叉烧肉等。除夕的米饭要蒸得很多,象征富裕。饭桌上要有白斩鸡,有老人的家庭,还要炖猪脚和炖整鸡。粽子是壮族春节必不可少的食品,但在三十晚上却不吃。壮族的粽子是较高贵的食品,大的一、二年重,小的仅二、三两。
  除此还有一种"凤莫",意为特大粽子,重达一、二十斤。粽子味香堪称一绝。正月初一和初二有客人至要吃粽子。春节期间要举行对歌、打陀螺、跳舞、赛球等文体活动。  藏历新年  据藏族学者说,在古老的年代,西藏并不是冬春之交过年,而是夏天过年,"麦熟为岁首","雪山下,麦子黄了,快乐的新年来了。
  "现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都有秋收前过"望果"节的传统。人们穿古代服装,骑着马,沿丰收的青稞地转圈祈祷,还要骑马射箭,围着篝火跳舞狂欢,既娱乐自己,又娱乐本地的保护神。相传,这都是古代西藏六月过年的遗留。  还有在藏历十月初一过年的,"麦收为岁首"。
  拉萨东面四百公里、雪山和原始森林环绕的工布(林芝)地区,到现在还是藏历十月初一过年,称为"工布洛萨"。藏史记载,工布地区历史非常久远,早在吐蕃王朝建立之前,西藏的原始宗教苯教就在这里非常盛行。藏历十月过新年,源起于那些古老的时代。  大约公元13世纪,萨迦王朝统治西藏的年代,藏胞便在藏历正月过年了。
  但农民们往往提前在十二月初一过年,称"索朗洛萨"(农民新年)。因为到藏历正月,春气萌动,备耕繁忙,农民已没有心思过年了。  新年要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贵的首饰,即使是经济条件较差的人,也要预备一件过年的袍子,或者一两样粗糙的装饰品,藏话叫'萨举",即新装。
  这些当然出自藏胞爱美的天性。但也有说法,神王辛者曲杰,要从铜镜里观察世人的生活,大家穿得漂漂亮亮,他高兴,再给世人一些恩惠,穿得破破烂烂,他心烦,降下灾害和瘟疫。因此,过年穿新衣,有取悦于神王的意思。正月初三,拉萨人成群结伴,走出喧哗热闹的街市,来到东郊的宝瓶山和西郊的药王山,插经旗、挂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
  
    藏历正月初五,拉萨郊区的农人要举行隆重的开犁礼。农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强壮的犏耕牛打扮得更加漂亮,额头贴着酥油图案,犄角上插着红旗和彩色羽毛,肩上披挂彩缎,缎子上缀满贝壳和松石,尾巴上系着五彩缤纷的绸带,用"花枝招展"来形容,是毫不过分的。

  中国共有56个民族。“少数民族”是对汉族以外的人口居少数的民族的总称。目前中国少数民族共有55个。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少数民族资料,少数民族人口为10449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41%。1995年全国百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表明,少数民族人口约10846万,占全国人口的8。
  98%。
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多少不等,相差悬殊。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在中国55个民族中,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有壮族(1500万)、满族(1068万);人中在1000万以下、100万以上的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等16个民族;人口在百万以下,10万以上的有僳僳、佤、畲、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仫佬、羌、撒拉、毛南、仡佬、锡伯等17个民族;人口在10万人以下,1万人以上的有布朗、阿昌、普米、塔吉克、怒、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基诺等13个民族;人口在1万以下的有:高山、塔塔尔、独龙、鄂伦春、门巴、珞巴、赫哲等7个民族。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的特点:
(一)分布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在全国县级行政区域都有居住,绝大多数县都有两个以上民族成分。
(二)分布极不平衡。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分别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30。
  1%和29。4%,而华东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只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1。9%。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青海、四川、贵州、甘肃、湖南、湖北、河北、海南、重庆等省、自治区、直辖市。
(三)大杂居、小聚居。
  中国各民族经过几千年的不断相互交往,形成了各民族既杂居又聚居,互相交错的居住状况。有些少数民族既聚居在一个地区或几个地区,又散居在其他地区。
(四)民族地区人口密度较小。据1998年人口年报数,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口为1661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7577。
  5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3。7%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27人,仅相当于全国平均密度126人的1/5。
我国有少数民族55个,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7%。
△据1982年人口普查,人口在百万以上的有15个;十万以上百万以下的有13个;一万以上十万以下的有19个;一万以下的有8个。
  
△我国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约占我国总面积的50~60%。
△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有10个: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信仰喇嘛教的有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
  信仰基督教的有部分彝人、苗人等,一小部分俄罗斯人和部分鄂温克人信仰东正教。
△我国各少数民族中,除回、畲族外,都有自己的语言。汉族和回族共用汉语。满族自清初入关以来与汉族广泛相处,逐渐采用汉语取代满语。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的有29个民族语言,如藏族、壮族、苗族、瑶族、布依族等;属阿尔泰语系的有17个民族语言,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属南亚语系的有三个民族语言;属印欧语系的有塔吉克语和俄罗斯语两个;属南岛语系的有高山语。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中,21个民族语言有文字。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31个自治州、80个自治县。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91。
  96%,55个少数民族总人口有9056万多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04%;此外,我国还有75万多人的民族成份尚未最后确定。
  
我国55个少数民族分别是:阿昌族、白族、保安族、布朗族、布依族、德昂族、东乡族、侗族、独龙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高山族、哈尼族、哈萨克族、赫哲族、回族、基诺族、京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拉祜族、黎族、僳僳族、珞巴族、满族、毛南族、门巴族、蒙古族、苗族、仫佬族、纳西族、怒族、普米族、羌族、撒拉族、畲族、水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土族、土家族、佤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锡伯族、瑶族、彝族、朝鲜族、达斡尔族、傣族、仡佬族、裕固族、壮族、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