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分为“东京都”及都市圈东京人口,平常人们所说的东京一般就是指狭义上专的“东京都”,东京都属面积2188平方公里,都市圈面积13400平方公里;东京都的人口1333万,东京都市圈的人口3680万。
纽约土地面积789平方公里,包括海域的面积是1214平方公里;人口约83.37万。
日本由海岛组成,总面积是37.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26亿;人口密度333人/平方公里。
美国的陆地面积915.8960万平方公里,人口是3.04415亿,人口密度31人/平方公里。
东京比纽约要多上一倍人口。

  北宋东京,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市内。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王朝,定都开封,改名东京,历时167年,极盛时人口达150万上下,是全国第一大都市。
据史料记载,东京城的外城始建于后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周长50里165步,城墙高4丈,宽5丈9尺,有12个城门。
  内城(又称阙城)始建于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周长20里155步,共有10个城门,2个水门。东京城的大内,即皇城,始建于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周长2。5公里,共有6门。城墙原为土筑,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改为砖砌。政和三年(1113年)在大门内外北边开始兴建一组园林式的建筑群,计有7个大殿,15个阁楼,名延福宫。
  
自北宋灭亡后,历经动乱,东京城遭受严重破坏,特别是元世祖时为防止汉族人民反抗,将开封内外城全部折毁。还由于黄河的屡次决口泛滥,泥沙淤积,逐渐淹没地下。20世纪80年代经过7年的勘探和试掘,在今开封城地下8米初步探明北宋东京城东西略短,南北稍长,由内向外依次为皇城东京人口、内城、外城,其外城的轮廓、形制和范围,以及一些城门的位置,同床人的记载大致吻合。
  内城是当时最繁华之处,是衙署、寺观和商业集中的地方。其城墙残宽8至15米,南城墙位于现存明、清城南墙北约300米处,北墙位于龙亭北约500米处。皇城淤没于潘、杨湖一带,周长近2500米,与史载“大内据阙城之西北,周回五里”基本吻合。在皇城的前半部中轴线上,发现东西宽约80米、南北最大进60多米,残留6米左右的宋宫正殿--大庆殿的建筑台基,其位置、规模、深度及出土遗物,均与文献记载相符。
  皇宫遗址位于龙亭下面,它与内城朱雀门、外城南熏门呈一南北直线,即当时的御街,同今纵贯开封市区的中轴线--中山路基本相对应。
北宋东京城的繁荣,除居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重要地位外,境内水道交通的方便也是主要的因素之一。
  当时时京畿一带水网纵横,舟楫云集,穿过东京城的河流有蔡河、汴河、五丈河、金水河,架在这些河道上的桥梁即有32座。特别是与黄河沟通的汴河,它“岁漕江、淮、湖、浙米数百万(石),及至东南之产,百物众宝,不可胜计。又下西山之薪炭,以输京师之粟,以振河北之争,内外仰给”。
  
  这些河流先后为黄河泥沙淤废。发掘后发现汴河河道遗址在今开封内后河街地下,御街通过汴河的州桥,桥面在地下4。3米处。
北宋东京城在中国城市建筑发展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其城址的探明,提供了研究中世纪中国都城发展史的实物资料,也为研究古代黄河水患、桥梁建筑和开封的演变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