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shàn)(207-271)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的长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公元223-263年在位。公元263年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
刘禅降魏后,司马昭在一次大宴蜀国君臣时,特意令人奏起了蜀地音乐,以观察刘禅的反应。
蜀国旧臣听后无不现出悲慽之容,只有刘禅一人不悲反笑,开心得不得了,活脱脱是一个缺心少肝、苟且偷安的皮相。司马昭当时就跟人说,一个人没有心肝怎么可以到这种地步!后来司马昭又去问刘禅,说你还想念蜀国吗?刘禅马上回答乐不思蜀的是谁:“此间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从此诞生。
说完这个话以后,刘禅带来的一个旧臣就跑去找他说,不能这样说呀,这样说实在太没心肝了,下回司马昭再问你,你就说,先人的坟墓在蜀国,我没有一天不想,然后把眼睛闭起来。果然,不久司马昭再次问刘禅,说想念蜀国吗?刘禅说:啊呀,先人的坟墓都埋在那儿,我没有一天不想。
司马昭说不对啊,这话我怎么听着不像你说的,像你某个大臣说的。刘禅马上把眼睛一睁:哎,对啊,就是他说的,就是他教我这么说的!乍一看,刘禅的确是一幅没皮没脸的嘴脸,而且无耻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可细细一想,刘禅不如此回答又能如何?。
263年,三国之一的蜀国灭亡,蜀国后 主刘禅被司马昭俘虏乐不思蜀的是谁。一次,司马昭(魏国 大将军)和刘禅一起吃饭,为刘禅表演蜀国 的民间舞蹈,刘禅的侍从都感到悲哀,刘禅| 却像平时一样高兴地笑着。
司马昭看到这种情形,便问刘禅:“你| 想念四川的老家吗乐不思蜀的是谁?”
刘禅说:“心里很快活,不想家。”
刘禅原来的大臣邰正闻言悄悄跟刘禅 说:“如果司马昭再这样问您。您应该哭着 回答:‘先辈的祖坟远在陇蜀,我的心因怀i 念西方而悲痛。没有一天不想的。’然后闭 上眼睛。这样,司马昭可能会放我们回去,
我们就可以再招兵买马,以图恢复汉室江| 山。,,
司马昭早注意到了这一点,过了一会儿i 又问刘禅想不想家,刘禅就将邰正所教的话! 说了一遍,然后闭上眼睛。
司马昭说:“这话怎么很像是邰正的话? ”
刘禅惊讶地睁开眼睛说:“正是邰正这 么教我说的。”
司马昭和他左右的人都禁不住大笑起来。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
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涌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他的旧臣谷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
”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谷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司马昭听了,说道:“咦,这话怎么像是谷正说的?”刘禅惊奇道:“你说得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就再也不怀疑他。
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留传下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典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