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除197个被国际社会承认的主权国家外,还存在着十几个不被普遍承认的准国家,尽管他们拥有成为国家的四大要素-人口、领土、主权和政府,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加入联合国。这样的准国家在亚洲有4个,它们分别是纳卡到底属于哪个国家:

1.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简称纳卡,位于高加索山脉南部、阿塞拜疆境内,面积为4400平方公里,人口约14.7万(亚美尼亚人占73%),“首都”为斯捷潘纳克特纳卡到底属于哪个国家。在1923年之前,纳卡归属亚美尼亚统治,之后被苏联强行划入阿塞拜疆,由此引发亚美尼亚的强烈不满(两国在当时均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苏联崩溃前夕,围绕纳卡的归属,两国间发生一连串的冲突。

1989年,纳卡宣布“独立”,并决定跟亚美尼亚实现合并,由此引发阿塞拜疆纳卡到底属于哪个国家、亚美尼亚间长达5年的武装冲突,致数千名军人伤亡,数十万名难民流离失所。1994年后,双方虽然实现停火,但一直未能签署和平协议。纳卡虽然在亚美尼亚的庇护下建国,却并未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目前仅被阿布哈兹、南奥塞梯、德左三个准国家承认。

2.南奥塞梯共和国,位于高加索南麓,东、南、西三面被格鲁吉亚包围,北部与俄罗斯接壤,面积约3900平方公里,人口约7.2万,“首都”为茨欣瓦利。南奥塞梯在1801年被沙俄吞并,在苏联时期成为格鲁吉亚加盟共和国的一个自治州,但在苏联崩溃前夕,该地区却在俄罗斯的挑唆下,在1990年与格鲁吉亚(当时已脱离苏联而独立)“分道扬镳”,建立起所谓的独立国家。

南奥塞梯“独立”后,在俄军的援助下,击退格政府军的讨伐,并迫使后者在1992年签署停火协议。2008年,格鲁吉亚再次派军征讨南奥塞梯,俄军闻讯后再次介入并击败格军,随后在该地派驻大批军队,形同实际占领。2015年3月,俄、南签署近乎合并条约,成为俄吞并该地区的前奏,遭到格鲁吉亚及欧美国家的强烈谴责。南奥塞梯“独立”至今,仅得到俄罗斯、尼加拉瓜等9国外交承认。

3.阿布哈兹共和国,位于黑海与高加索山之间,面积约8860平方公里,人口约24.3万,“首都”为苏呼米。阿布哈兹原属奥斯曼帝国,1810年沦为沙俄的“保护国”,1864年起被正式吞并。苏联时期,阿布哈兹被划入格鲁吉亚加盟共和国,但等到苏联解体后,该地区却在俄罗斯的挑唆下,于1992年宣布“独立”,并在俄军的援助下,击败政府军的讨伐。2008年,俄军再度进入阿布哈兹,帮助其击退政府军,“收复”全部失地。

同年,俄罗斯承认阿布哈兹为主权国家,并与其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不仅如此,阿布哈兹还俄签订一系列军事合作及边界防护协议,允许俄在其境内建立永久性的军事基地,并派驻大量军队,此举遭到格鲁吉亚的强烈谴责。阿布哈兹“独立”至今,仅得到俄罗斯、委内瑞拉、叙利亚等5个主权国家,以及南奥塞梯、纳卡等3个准国家的外交承认。

4.果敢人民共和国,位于中缅边境间的掸邦高原上,北面和东面紧邻中国云南省,面积约2700平方公里,人口约25万(90%属于果敢族,实为留在当地的明朝遗民后代),“首都”为老街。果敢原属中国,1894年,中、英在伦敦签订的《中缅边界条约》中,明确规定果敢地区为中国领土。但仅过了3年时间,英国便强迫中国与其签订《续议滇缅界务条约附款》,将果敢地区划入英属缅甸。

缅甸在1948年独立建国后,起初给与该地自治权,但从1960年起又予以废除,并对果敢族实行压迫,由是激起当地民众的反抗。1989年,果敢同盟军跟政府达成停火协议,其辖区也被划为掸邦第一特区,拥有高度自治权。但在20年后,缅甸政府军再次进攻果敢同盟军,占领果敢地区,并在2011年废除其自治地位,由中央政府直辖。

对于缅甸中央政府的强硬做法,果敢民众并不“买账”。所以在2014年5月12日,果敢同盟军在彭家声的领导下,在边境地区召开民众大会,宣布“独立建国”,并多次和缅甸政府军发生冲突。果敢“独立”至今,只与准国家顿涅茨克互相承认,但并未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

纳卡一般指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行政区边界涵盖面积约4,400平方公里。172,124人(2020年)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纳卡)地区位于南高加索。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面积约4400平方公里。苏联时期开始,纳卡被划为阿塞拜疆西南部的一个自治州,当地居民多数居民为亚美尼亚族人。由于对当地经济和生活条件不满意,纳卡地区的亚美尼亚人一直谋求将纳卡并入亚美尼亚。

纳卡到底属于哪个国家:纳卡是不是一个国家有多大面积多少人口

纳卡到底属于哪个国家:纳卡是不是一个国家有多大面积多少人口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纳卡)地区位于南高加索。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面积约4400平方公里。苏联时期,纳卡是阿塞拜疆西南部的一个自治州,多数居民为亚美尼亚族人。由于对当地经济和生活条件不满意,纳卡地区的亚美尼亚人一直谋求将纳卡并入亚美尼亚。20世纪70年代,在苏联国内民族问题突出的年代,纳卡州的民族争端成为苏联民族问题一个代表,但当时这一地区并未发生冲突事件,当时的苏共中央有人建议把纳卡州升格为纳卡共和国,脱离阿塞拜疆,也不归属亚美尼亚而归属苏联中央直接领导,以解决纳卡问题,但是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苏联领导层认为民族问题较为复杂,不要轻易改变当时的现状和法律,以免发生更大规模的问题,纳卡问题就此搁置,也埋下了日后冲突的种子。1988年2月,亚美尼亚人组成的纳卡州苏维埃要求把这一地区划归亚美尼亚共和国管辖。1988年6月,亚美尼亚最高苏维埃表示同意接管纳卡州,但阿塞拜疆方面坚决拒绝变更领土的任何要求。当时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也不同意改变纳卡州的归属。与此同时,纳卡州境内的亚美尼亚人和阿塞拜疆人的冲突却愈演愈烈。1989年6月,宣布独立,亚阿两族爆发冲突。苏联解体后冲突演变为阿亚战争,亚占领纳卡及其附近地区。1992年,在俄罗斯倡议下,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欧安组织的前身)成立了由12国组成的明斯克小组,俄美法三国为该小组联合主席国。自此,有关纳卡问题的不同级别谈判在明斯克小组框架内陆续举行,但谈判未取得实质性进展。苏联解体后冲突演变为阿亚战争,亚美尼亚占领了纳卡及其周围原属阿塞拜疆的部分领土。1994年5月,在俄罗斯等国调停下,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两国就全面停火达成协议,但至今仍因纳卡问题处于敌对状态,小规模冲突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