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出身于关陇贵族集团上层尉迟迥,是北周实力最强

的军事统帅。他对宇文氏的统治尉迟迥,早就有取而代之的企图。当宣帝字文赞在位时, 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已日趋激化,经常相互杀害。以至“内外恐惧,人不自安,皆 求苟免,莫有固志,重足累息,以逮于终”。
  杨坚乘宇文赞去世、其八岁幼子宇文阐 即位之机。将军、政大权,总揽己手。不仅“百宫总已以听于左大丞相”,而且都督 中外诸军事。他为了收揽人心、巩固地位,实施了政治改革,并设法削弱宇文氏的 势力,更换部分地方军事将领,为进一步夺取帝位铺平道路。但当时还有一些手握 兵权的地方军事将领,仍忠于宇文氏,不肯交出兵权,并起而反抗。
  最先发难而兵

力又最强的是相州(河南安阳)总管尉迟迥尉迟迥。他联合其弟、青州(山东益都)总管尉 迟勤,发动河北、山东州兵反对杨坚,派其子尉迟惇,率步骑八万,进屯武德(河南武 涉北)。杨坚派遣新任命为相州总管的韦孝宽为行军元帅,统关中兵进击尉迟迥。
   但当进至河阳(河南孟县)时,所属各军,“莫敢先进”,形成对峙。这是关系到杨坚 生死存亡的一次作战,所以他非常着急。拟派心腹人员监军,以加强领导力量。但 左右皆畏难推辞,不肯担任。高颍遂自报奋勇,主动请行,杨坚大喜。高颍受命后, 不及亲向母亲辞行,即束装就道。
  高颍到军后,立即在沁水架桥,作进军准备。尉 迟惇于上流施放火筏(以大木联结为筏,积薪燃火于上),企图烧桥。高颍对此早 有准备,预设土狗于水中,拦截火筏,保护了桥梁。尉迟迥沿汾水布阵,长达二十余 里,为了实施半渡而击,下令部队稍向后移,高颍利用敌军后撤的机会,指挥全军迅 速通过桥梁,过后即将桥焚毁,以绝将士反顾之心。
  在韦孝宽及高颍的指挥下,全 军奋勇进击,大败尉迟惇军。乘胜追击,包围了邺(河北磁县南)城。高颍又与宇 文忻等共同谋划,大破尉迟迥,迥兵败自杀。杨坚代周道路上的主要障碍,被高颍 扫除。这次作战,反映了高颍勇 于任事,知难而进,且富于谋略,因此,更得到杨坚 的宠信和重用,进位柱国,改封义宁县公,迁相府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