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1083〜1140年),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政和二年(1112年)进士。历官太常少卿李纲的资料、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九年曾固守汴京(今河南开封),击退金人的侵略。主张抗金,后受投降派迫害,不得志而死。宋代著名爱国民族英雄。

老饕嗜酒若鸱夷李纲的资料。拣珠玑,自蒸炊。筌尽云腴,浮蚁在瑶卮。有客相过同一醉,无客至,独中之。麴生风唻有谁知。豁心脾,展愁眉,玉颊红潮,还似少年时。醉倒不知天地大,浑忘却,是和非。

——《江城子•新酒初熟》

新酒熟李纲的资料,云液满香笃。溜溜清声归小瓮,温温玉色照甍瓯,饮兴洁难收。嘉客至,一酌散千忧。愿我老方齐物论,与君同作醉乡游,万事总休休。

——《望江南》

  李纲听到朝廷准备接受这些丧权辱国的条件,怒火中烧,主张跟金人拖延谈判时间,只等四方援兵到,就可以反攻。宋钦宗却很不耐烦,说“你只管带兵守城,和谈的事不要管。”过了 10天,各地救援的宋军20万人马陆续到了城外,此时围城的金兵只有6万。宗望一看形势不妙,赶快把人马后撤,缩在堡垒里。
  援军大将种师道、姚平仲都支持李纲的抗战主张。种师道主张长期相持,等敌人粮草接济不上被迫退兵的时候,再找机会反击;但是姚平仲心急,主张派一支人马乘黑夜偷袭金营,活捉宗望。这个偷袭计谋偏偏又被泄露了出去,金军得到情报,事先做了准备。姚平仲偷袭没成功,反而中了金军伏击,损失了 1000多人马。
  这一来,一批投降派大臣幸灾乐祸,大肆造谣,说援军已经全军覆没,还趁机攻击李纲。宋钦宗惊慌失措,一面派使者到金营赔礼,一面把李纲、种师道撤职。这个消息一传出来,汴梁全城骚动,军民个个气愤。特别是太学里的学生,群情激昂。太学生陈东,自从汴梁被金人围攻以后,曾经带领太学生3次上书宋钦宗,要求处斩蔡京、童贯、朱劻等6名国贼。
  听说李纲被撤职,陈东又马上集合了几百名太学生,拥到皇宫的宣德门外,上书请愿,要求朝廷恢复李纲、种师道的职位,惩办李邦彦、白时中等奸贼。汴梁的军民听说太学生请愿,都不约而同地来到宣德门前,一下子就聚集了几万人。这时候,李邦彦正好从宫里退朝出来,被请愿的太学生看到,一阵砖头、瓦块乱砸,吓得李邦彦抱头缩颈,赶快逃进宫去。
  宋钦宗在宫里听见太学生闹了起来,没办法,只好派人召李纲进宫,并且当众宣布,恢复李纲、种师道的职务。李纲复职后,重新整顿队伍,并下令凡是能够英勇杀敌的一律受重赏。宋军阵容整齐,士气高涨。宗望看到这种情况,也有点害怕,不等宋朝交足赔款,就匆忙撤退了。
  
  宗望被迫退兵,种师道马上向宋钦宗建议,在金兵渡黄河退却的时候,发动一次袭击,把金兵消灭掉。但是宋钦宗没有同意,想到李纲和种师道得到了太学生的拥护,他心中总是七上八下,害怕他们拥兵自重,发动兵变,于是找了个理由把李纲赶出了朝廷,将种师道撤了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