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是《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距今已经有2500百多年的历史了,这本书是中国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兵书孙武简介。
《孙子兵法》一直以来被历代政治家,军事家、商人、学者们视为珍宝,在日本,许多大的公司把孙子兵法作为高级管理人员的必读书,因此上日本人是最善于学习《孙子兵法》的精髓,并将其运用到商业经营理念中去的一群人孙武简介。
麦肯锡公司董事长大前研一曾表示,没有那一本书能够像《孙子兵法》一样,为我们提供如此丰富的管理思想孙武简介。《孙子兵法》在日本更有能够使企业起死回生的传奇故事,东洋精密工业公司濒临倒闭之际,董事长大桥武夫发现了《孙子兵法》有助于公司的经营管理,当实践应用以后,公司很快焕发出活力,为此,大桥武夫专门写了一本专著——《用兵法执导经营》,这本书一度成为商业领域的畅销书。
孙子兵法最最出名的一句名言是“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其它蕴含兵法上道的名句还有很多,下面选其精髓分享给大家。
1、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2、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3、九地之变,屈伸之力,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4、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5、善用兵者,屈人之兵非战也,
6、上下同心者胜。
7、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混混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
8、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9、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10、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11、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12、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必可胜。
13、明君贤相,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14、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
15、凡为客之道,深刻则专,主人不克。
16、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17、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
18、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
19、拔人之城而非攻,破人之国而非久,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20、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21、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
22、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有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孙武简介:孙武(公元前545年~公元后470年),字长卿。齐国乐安人,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为兵圣或孙子,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他曾经率领吴国的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并佔领楚国都城,几近灭亡楚国。著有巨作《孙子兵法》13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现代被广泛应用于商业经营领域,建树颇丰。
谢邀。
谁说孙武默默无名了?他一生干了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是辅佐吴国成春秋五霸之一,二是留有《孙子兵法》十三篇传世而光照千秋。
一、鼎鼎大名之孙武
(1)生平简介
孙武,即孙子,字长卿,齐国人。春秋末军事家,兵家的创始者。
原为齐国田氏后裔。以谙兵法到吴国见吴王,受任为将,助吴王阖闾改革图强。
后与伍子胥谋伐楚,五战五胜,攻下郢都(今湖北江陵北),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史记-孙子列传》。
破楚之功,以孙武为首,孙武不愿居宫,固请还山。吴王阖闾使伍子胥留之。孙武对伍子胥说:子知天道呼?暑往则寒来,春还则秋至。夫功成不退,将有后患。
孙武遂飘然而去。吴王以金帛数车,其俱沿途散于百姓之贫者。后竟不知所终。
(2)辅佐吴国成春秋五霸之一
孙武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被誉为“兵圣”。
公元前515年,周敬王五年,齐景公三十三年,齐国内乱。孙武已30岁,恐受株连,挈妻子奔吴,隐于穹窿中,最终著成《孙子兵法》十三篇。
后经伍子胥举荐,其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孙子兵法》。
此时吴王阖闾正立志称霸天下,大力搜罗人才,采纳良策,因此器重伍子胥及重用孙武,封孙武为上将军,号为军师,并责令其操练部队,以不断提高将士的战斗素质和作战能力。期间‘’练兵斩姬‘’竟传为一段佳话。
待吴富国强兵之时,孙武与伍子胥吴国大军攻楚,五战五胜大败楚军,占领楚郢都,几近将楚覆亡。终使吴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史评:‘’春秋之际,要盟之主。阖闾信其威,夫差穷其武。内果伍员之谋,外骋孙子之奇。胜强楚於柏举,栖劲越於会稽。‘’
孙武精通韬略,有鬼神不测之机,天地包藏之妙。待其功成名就之后,遂隐遁山林,从此史无所记。正印证了孙武自己那句名言‘’兵者诡道也‘’《孙子兵法- 计篇》。反观伍子胥未听所劝,不知进退,最终落得个自杀身亡的悲惨下场!
有史赞曰:孙子之才,料敌如神,大伸于楚,小挫于秦。不授爵禄,知亡知存。 身出道显,身去名成;书十三篇,兵家所尊。
二、《孙子兵法》之简介
孙武所著《孙子兵法》十三篇,是我国古代兵学文化最早、最杰出的代表,被誉为世界军事理论“瑰宝”而流芳百世!
《孙子兵法》十三篇,大体总结了春秋时代重要军事斗争经验,经过较长时间的流传和不断的加工润色,到战国中叶才整理成书。这部军事哲学著作历来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五经七书》之首。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竹简中,还发现《吴问》等佚文。它总结了春秋时期的战争经验,创立了军事理论。认为决定战争胜败有‘’五事‘’(道、天、地、将、法)、‘’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计篇》主张‘’道‘’(即政治的修明)是决定战争胜败的首要因素。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谋攻》的战争指导原则。强调要力争战争的主动权,致人而不致于人。通过奇正之变,因敌而致胜。认为‘’兵无常势,水无常行,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谓之神‘’《虚实》。这些论述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孙子兵法》十三篇,是春秋人孙武给后世留下的最宝贵遗产,它其中包含的战略思想至今仍具有重大意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