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用一句话,评价下年羹尧,他有帝王之才,无九五之命年羹尧简介。
他一生的成就年羹尧简介:
1.凭科举进入翰林院,又是名将,军事家,与曾国藩共享这一殊荣年羹尧简介。
2.30岁之前,来了个大升迁,成为正省部级唯一一人。
再分享下他的一则征战故事:
年羹尧征战青海时,一天查看地图,知道前面有深坑,就下令:“明日进兵,各人携板一片,草一束。”
其他士兵不了解他话的含义。第二天,果然遇到沟,便命令军士用草填坑,上面铺上板片,大军便得以畅行无阻。
本来敌军想要利用深坑这个有利地形牵制年羹尧,不料年羹尧大军突至,便直捣巢穴。
年羹尧的带兵才华可见一斑,不过他最终因功高震主被赐死。虽然他是雍正的心腹大臣,曾身居高位。但清朝皇帝中,就属雍正疑心最重。年羹尧手握大权,却不知进退,最终被雍正赐死刑。
有清一朝,
八旗军队是最难造反的。
尤其是雍正一朝,
朝廷军队的主将,
地方大员,要员等等,
皇帝都在各人身边安插有密折独奏之权的人,
更可怕的是他们相互间也不知道谁有这个权力,
就象处处有皇帝的眼睛在盯着,
兼之这些要员们各自也有密折独奏之权,随时按日报,
旬报,月报等时间形态,
向皇帝个人秘密奏报这些人的行为举止,
重要行端发现报告。
采取秘密监视,互相监视,明里暗里起到向皇帝互相印证当地要员实时情况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
年羮尧的处境当然也不例外。
另一种情况是皇帝会派出许多皇亲国戚到军队中去名为历练,
实为替皇帝监军,
这种办法谓之“掺沙子”。
皇亲们的利益与皇帝休戚与共,息息相关,
就算对皇帝不忠或无好感,
由于家族利益与皇帝唇齿相依,也断不会跟着造反。
基于上述两个原因的制约,
年羹尧一是想反也不敢反,
二是想反也反不成。
轶事:是指不是正史记载的事。就是我们常说的野史之类的
少校今天给大家讲几个年羹尧大将军的奇文野史。
我们先说说大将军喜欢吃的两道家常菜——清炒小白菜,还有小炒肉。话说那年羹尧在西北任大将军的时候,苦寒之地,新鲜蔬菜,极极为难得。年大将军为了吃到新鲜蔬菜,特地成立了一支2000的队伍,从四川每天运送新鲜蔬菜运到青海大营。大家可千万别觉得年羹尧有点奢侈。大将军嘛,必须要有大将军的样子。吃点新鲜蔬菜,怎么着了?再说年大将军比较喜欢吃的,也就是吃炒白菜而已。我解释一下,大将军吃的炒白菜指的是炒白菜里面的拇指大小的一根菜心。所以年大将军的一盘炒白菜起码得十二十几颗白菜才能凑成。
我们再说说年大将军喜欢吃的一道家常菜,小炒肉。就是一盘儿简简单单的炒猪肉。是不是大将军还是比较会过日子的?哦,我在这里还要再解释一下,大将军喜欢吃的小炒肉是用猪的里脊炒成的。而每头猪身上的里脊肉就那么一点儿。所以大将军每吃一盘小炒肉就要杀一头猪。其实现在想想也不是很过分…(这跟后来的和珅和大人日服一颗价值万两的珍珠相比,这算了个屁)
我们再说一说年大将军1月之内被连降19级,成了一个不入流的官儿。清朝延续隋唐时期的九品18级,大将军在西北做抚远大将军的时候是正一品,后来雍正爷在一个月之内将它连降19级,九品中正制最末一级是从九品,降19级,那算是什么官儿呢?
首先他不是兵还是个官儿,就相当于现在我们的班长吧,然后就出现了这样神奇的一幕,曾经叱咤风云大西北的年大将军,身穿黄马褂,是屁股底下坐着皇上御赐的蒲团,在城门底下做了个守城门的官儿。
最后我们再说一说大将军生前,翻牌子侍寝的故事。年大将军可不是一位普通的武将,他老人家是纯进士出身,考上去的,这就成了咱们口中所说的文武双全。文人嘛,多少都是要讲一点调调的。比如年大将军在西北大营的时候收了一批美女。都是美女,每晚事情也不能全上啊,咋整啊?大将军就学着皇上制作了一批牌子,每天晚上翻牌子,翻到谁的牌子,哪位美女麻溜的过来侍寝。啧啧。(我是不羡慕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