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这个问题涉及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起始时间三元里抗英,近代史教科书已经定论,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三元里抗英发生于1841年5月,英军占据广州四方炮台以后,到三元里抢掠财物、强暴妇女,激起三元里人民奋起反抗,引发了周边103乡人民包围四方炮台的大规模抗英斗争三元里抗英。
事实上三元里抗英,早在三元里抗英斗争之前的1833年,淇澳村居民就与入侵英军发生了冲突,并爆发一次较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由于没有后来的三元里抗英规模大,中方又缺乏准确历史记载,所以,淇澳岛反英斗争未能在近代史教科书上占有一定地位。
现在回答主题,为什么淇澳岛抗英比三元里抗英的时间要早?原因有二:
其一,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前的10间,英国人就已经开始在港澳一带沿海走私鸦片,仗着洋枪洋炮的威胁,在珠江口两岸村镇横行无忌。仅1821-1834年之间,清政府就颁布了八次禁烟令,由此可见英人走私鸦片的猖獗。
淇澳岛抗英事件就发生这一时间内。据《两广总督卢坤致洋商谕令》记载,1833年10月13日(道光十三年九月初一)中午,英国人在淇澳村偷牛,被苏上品等四人抓获。随后,双方数十人大打出手,苏上品用刀刺死一个英人。英人闻讯乘坐10几只舢板赶来,向湛澳岛开枪开炮,打死了村民黄亚秀,抓捕了村民郭名秋。两广总督、澳门同知、香山县令先后向英国大班发出谕令,要求对方,释放郭名秋,交出凶手,严禁舢板进入内洋滋事。这一事件在《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中也有记载。
其二,淇澳岛的地址位置非常重要,成为鸦片走私的要地。
淇澳岛位于珠江口西岸之滨,距澳门和香港很近,与伶仃岛只有13公里,北与虎门相对。鸦片战争之前,在淇澳岛附近的金星门海域,停泊着大量外国鸦片走私船。淇澳岛一带成了鸦片走私基地,以英人为主的外国入侵者要吃要喝,必然要到中国境内抢掠财物和食品。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淇澳岛首当其冲,成了外国人骚扰抢掠的是非之地。
面对鸦片贩子侵犯主权、危害居民的行为,淇澳岛居民奋起自卫,势在必行。虽然是自发斗争,但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入侵者的嚣张气焰。因此,随后林则徐在虎门销烟,迅速燃起了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怒火,沉重打击了不可一世的英国人,当地群众拍手称快。不幸的是,由于清廷的软弱,第一次鸦片战争不可扼制地在中国领土上爆发了,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在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虽然 迫使腐朽的清朝政府退让屈服,但却遭到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中国人民的 坚决反击,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广州郊 区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斗争。1841年5月29日,英国侵略者来 到距广州城北五里地的三元里村,正遇到菜农韦绍光的妻子,就跟踪调戏。
韦绍光等闻迅赶来,忍无可忍,当场 打死了八九个英国士兵,其余的英国 士兵便抱头逃跑了。韦绍光料定敌人 决不会罢休,便在三元古庙前,操起庙中三星旗宣誓:“旗进人进,旗退人 退,打死无怨!”大家遵守令旗,统一 行动,团结战斗。5月30日早晨,三元里和附近 103乡的几千群众,手持刀矛、锄头、棍棒,向英国侵略军的营地——四方 炮台挺进,当英军司令卧乌古率军冲 下来时,他们立即向北撤退,诱敌深 入,敌人不知是计,以为中国人民无 力抵抗,一味穷追,一直追到牛栏冈。
这时,狡猾的卧乌古发现中计,立即 下令撤退。这时一声锣响,牛栏冈上 出现了七八千人的队伍,把敌人团团 围住猛打痛杀;敌军少校毕霞在这次 战斗中被打死。中午,雷电交加,风雨大作,撤退中的侵略者,因火药受潮,枪炮失 灵,士气更加低落。而三元里人民却越战越勇,他们挥锄上阵,奋勇当先, 痛杀敌人,就连妇女儿童也呐喊助威, 漫山遍野,杀声震天。
敌人眼看抵挡不住英勇的三元里 人民,只好狼狈撤退。暴雨下个不停,穿着长统靴的敌人不时滑倒在田里, 很快就成了刀下鬼。有的只好跪在地 上,举手投降。一些敌人结成方阵, 向后撤退。一个农民举起缴获的“洋 枪”。用自己的火绳点燃门药。轰的一声,将英国旗手伯克莱打死了。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 中国人民自发的反抗外国侵略者规模较大的第一次英勇斗争。它沉重地打 击了英国侵略者,迫使他们不得不立 即从广州撤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