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帝辛估计有许多人不知道此人是谁?但要说商纣王,恐怕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他,帝辛就是后世所称的商纣王,他共在位39年,牧野之战中,商军溃败,帝辛自焚而死,商朝被周取代牧野之战。
商纣王给人的印象大多来自封神榜,其纣王昏庸无道牧野之战、暴虐恣睢的形象深入人心,但是这位暴君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在位期间重视农业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他的带领下国力变得强盛,但是,纣王为政无道,长期对东夷用兵,最后导致国库空虚,诸候离心,为他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美女与野兽后世所熟知的斗兽游戏最初就是这位暴君寻求刺激的奇思妙想牧野之战,作为中华历史暴君圈子里第一梯队的狠人,商纣王是资深的斗兽爱好者。
“夏桀殷纣,手缚豺狼,足追四马,勇非微也。”
《太平御览》中提到,纣王帝辛酷爱收集犬马鸟兽,置于著名的酒池肉林“沙丘”,并在此举办比海天盛筵还糜烂的大 party ,所谓“大聚乐戏于沙丘”。而有资格陪这位老哥一起哈皮的,除了美女与野兽,还有一群能“力角犀兕,勇博熊兽”的狠人。
酒池肉林酒池肉林正是这位暴君的杰作,他在在沙丘建立了一个盛满酒的池子,池边则挂着不同种类的肉类,彷似森林一样。这个地方进食及喝东西均十分方便。
《史记》中记载,商纣王“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此事亦见《韩非子·说林》及《语衡·语增》。而后世会用“酒池肉林”来比喻某些人的生活极度奢侈。1999年有考古学家在偃师商城内发现大型人造水池,长约130米,宽约20米,现有深度为1.5米,也许正是酒池肉林的遗迹。
帝辛伐东夷商朝末年,东夷叛乱。商纣王纠集全国军队出兵讨伐,商朝军队在长勺将东夷军队战败,东夷军队遁入山区。最后商朝军队一路追击,攻占东夷营丘城,东夷族残余军队败退往东海一带。讨伐东夷之战虽然以商朝军队获得胜利,但是连年征战牵制了商朝大量精锐部队,极大的损耗了商朝国力,为其最后灭亡埋下了伏笔。
牧野之战牧野之战是殷商帝辛(周朝称之为纣王)军队和周武王军队的决战,史称“武王克殷”、“武王克商”、“武王伐纣”。由于殷商先征西北黎,后平东夷,虽取得胜利,但是穷兵黩武,加剧了国家财政负担、社会和阶级矛盾,招致灭亡,最后兵败自焚。
牧野之战,是商周之际周武王在吕尚等人的辅佐下,率军直捣商都朝歌,在牧野大坡商军,灭亡商朝的一次战争。
那周武王是如何以少胜多的呢?其实最主要的是在商纣王的统治下,殷商王朝政治腐败,刑罚酷虐,连年对外用兵,民众负担沉重,痛苦不堪;贵族内部矛盾重重,分崩离析,从而导致整个社会动荡不安。
商的附属国:周。周的国力蒸蒸日上,文王姬昌即位后,任用熟悉商朝内部情况的贤士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积极从事伐纣灭商的宏伟大业。
在处理商周关系上,文王表面恭顺事商,以麻痹纣王。同时大兴土木,列侍女,撞击钟鼓,装出一副贪图享乐的样子欺骗纣王,让他放松警惕,好让灭商准备工作能在暗中顺利的进行。
不过文王在完成伐纣灭商大业的前一天逝世,他的儿子姬发继位,号周武王。
公元前1064年,周武王统率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万5千人,浩浩荡荡东进伐商。
便于二月初四拂晓抵达牧野。周军进攻的消息传至朝歌,商朝廷上下一片惊恐。商纣王无奈之中只好仓促部署防御。但此时商军主力还远在东南地区,无法立即调回。于是只好武装大批奴隶,连同守卫国都的商军共约17万人(一说70万,殊难相信),由自己率领,开赴牧野迎战周师。
二月初五凌晨,周军布阵完毕,庄严誓师,史称“牧誓”。武王在阵前声讨纣王听信宠姬谗言,不祭祀祖宗,招诱四方的罪人和逃亡的奴隶,暴虐地残害百姓等诸多罪行,从而激发起从征将士的敌忾心与斗志。接着,武王又郑重宣布了作战中的行动要求和军事纪律:每前进六步、七步,就要停止取齐,以保持队形;每击刺四、五次或六、七次,也要停止取齐,以稳住阵脚。严申不准杀害降者,以瓦解商军。誓师后,武王下令向商军发起总攻击。他先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即让吕尚率领一部分精锐突击部队向商军挑战,以牵制迷惑敌人,并打乱其阵脚。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心向武王,这时便纷纷起义,掉转戈矛,帮助周帅作战。“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乘势以“大卒(主力)冲驰帝纣师”,猛烈冲杀敌军。于是商军十几万之众顷刻土崩瓦解。纣王见大势尽去,于当天晚上仓惶逃回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周军乘胜进击,攻占朝歌,灭亡商朝。尔后,武王分兵四出,征伐商朝各地诸侯,肃清殷商残余势力。
商朝灭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