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电视剧《美人心计》中说汉文帝最爱的人是窦漪房,但是从真实的历史来看,恐怕文帝对她并没有什么爱,她的儿孙景帝和武帝也不太待见她窦漪房和刘恒。

窦漪房和刘恒:历史上的窦漪房是刘恒最爱的人吗?有什么历史依据吗?

窦漪房和刘恒:历史上的窦漪房是刘恒最爱的人吗?有什么历史依据吗?

我们知道,在刘邦病死之后,吕雉把皇宫中所有没有被皇帝临幸过的宫女赐给诸侯王,窦氏当时想去的是离家近的赵国,她请求一个宦官帮忙,但宦官却忘记了,她被赐给了当时的代王刘恒窦漪房和刘恒。

窦漪房和刘恒:历史上的窦漪房是刘恒最爱的人吗?有什么历史依据吗?

在同去的五名宫女当中,刘恒最喜欢的确实是窦氏,因为当时她年轻漂亮,也比较懂事,几年之后,她剩下一个女孩,就是刘嫖,之后又生了刘启(就是后来的汉景帝),再之后又生了刘武窦漪房和刘恒。

窦漪房和刘恒:历史上的窦漪房是刘恒最爱的人吗?有什么历史依据吗?

在刘恒称帝之前,他的王后就病死了,王后的四个儿子在刘恒即位不久也都病死了,文帝即位之后,大臣们都请求立皇太子,这时在文帝的儿子里面,刘启是最大的,于是就被立为皇太子,窦氏母凭子贵,才被立为皇后。

窦漪房和刘恒:历史上的窦漪房是刘恒最爱的人吗?有什么历史依据吗?

过了几年,窦皇后在一场大病中失明了,她人老珠黄,眼睛又看不见,于是逐渐失去了汉文帝的宠爱,这个时候汉文帝最爱的是两个女人,其中一个就是慎夫人。

窦漪房和刘恒:历史上的窦漪房是刘恒最爱的人吗?有什么历史依据吗?

慎夫人年轻美貌,又擅长歌舞和鼓瑟,受宠到可以和窦皇后同席的地步,一次上林苑举办宴席,上林郎将慎夫人的坐席安排得与皇后对等,窦皇后对此并不能置一词,直到中郎将袁盎让内侍将慎夫人的坐席下撤到次席,惹得汉文帝和慎夫人大怒,由此可见,汉文帝对窦皇后早已没有多少宠爱可言了。

【慎夫人】

幸好汉文帝宠爱姬妾并不能动摇刘启的太子地位,因此窦皇后的皇后之位,也就非常牢固,等到汉文帝病逝,汉景帝即位,她也就顺利地成为了皇太后。

在汉景帝即位四年之后,梁王刘武入朝,当时汉景帝还没有立太子,喝得兴起就表态说自己死后,把皇位传给刘武,窦太后大喜,但景帝被窦婴劝住了,惹得窦太后非常不高兴。

【汉景帝】

当时儒学和黄老之学争雄,景帝对此不偏不倚,但窦太后坚决支持黄老之学,打击儒学,她的小儿子梁王刘武,放纵不法,践踏礼制,而窦太后一直想让他做皇帝,不停怂恿景帝立刘武为太子,遭到袁盎的坚决反对,刘武因此派刺客杀死了袁盎,在窦太后的干预之下,刘武没有受到任何的惩罚。

后来刘武病死了,窦太后就整日大骂景帝害死了刘武,还不吃不喝,哭哭啼啼,景帝只好把刘武的五个儿子都封王,五个女儿都赐给了汤沐邑,窦太后才满意,这位太后的偏心眼已经偏到她姥姥家了,试问谁能喜欢呢?

【陈莎莉饰演窦太后】

后来景帝去世了,武帝即位,窦太后成了太皇太后。武帝崇尚儒术,重用了一些儒生,这可捅了马蜂窝,在太皇太后的干涉下,有人被免官,有人被迫自杀,这窦氏到在这时完全就是个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角色,别说喜爱了,恐怕连尊重都谈不上吧!

话说回来,帝王哪有多少爱情可言?

刘恒当年宠爱窦氏,无非因为她年轻貌美,她也没有什么政治智慧,纯粹以色事人,当然不能长久,所以后来她色衰失宠,几乎是一定的事。

汉武帝是皇帝,手握大权,会害怕一个老太太吗?还真不是这么简单,事实上汉武帝对窦太后既尊敬又害怕。原因很简单,在窦太后眼中,汉武帝只是个“未央宫实习生”,如果有必要,她一句话就可以让汉武帝“摘帽”,提前退休。

窦漪房和刘恒:历史上的窦漪房是刘恒最爱的人吗?有什么历史依据吗?

窦漪房和刘恒:历史上的窦漪房是刘恒最爱的人吗?有什么历史依据吗?

汉武帝即位的时候才15周岁,少年天子。雄心勃勃的汉武帝,即位之初就围绕儒家思想,展开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提拔王臧为郎中令,赵绾为御史大夫,加上崇儒的丞相窦婴和太尉田蚡,昔日“黄老派”集体为“儒派”让路。

窦漪房和刘恒:历史上的窦漪房是刘恒最爱的人吗?有什么历史依据吗?

汉武帝向祖母窦太后汇报工作时,高傲得像只大公鸡:您老人家看看,您孙子翻手是云覆手是雨,厉害不?

窦漪房和刘恒:历史上的窦漪房是刘恒最爱的人吗?有什么历史依据吗?

可汉武帝毕竟是嫩鸡仔,他完全没注意到老太太的脸,阴得几乎要淌水。“黄老派”为何在景帝朝得势?因为窦太后是他们的根。估计老太太心里气鼓鼓:你这孙子真孙子,敢往你奶奶脸上扔臭袜子了!

窦漪房和刘恒:历史上的窦漪房是刘恒最爱的人吗?有什么历史依据吗?

窦漪房和刘恒:历史上的窦漪房是刘恒最爱的人吗?有什么历史依据吗?

汉武帝沉浸在自嗨中,他再接再厉,又下令举贤良方正,大规模选拔儒生;又奏议建明堂、辟雍;还自我感觉良好地准备封禅泰山。

窦漪房和刘恒:历史上的窦漪房是刘恒最爱的人吗?有什么历史依据吗?

老太太终于出手了,时不时给按个暂停键,把王臧赵绾等“儒派”搞得七窍生烟。于是他们向汉武帝提出了一个作死的建议:干嘛事事都要请示老太太,玉玺在您手上,自己盖章就是了嘛!

窦漪房和刘恒:历史上的窦漪房是刘恒最爱的人吗?有什么历史依据吗?

古代新皇登基,往往因为年幼驾驭不了朝政,所以老皇帝“大行”之前,通常会指定辅政班子。窦太后就是汉景帝留给汉武帝的“掌舵人”,所以,汉武帝必须老老实实地定期汇报工作。

王臧赵绾太眼拙,太急于吃热豆腐,腐儒两枚,完全看不清政局。汉武帝虽然可以撇开窦太后盖章,问题是老太太手上有一个杀手锏,她要是“盖章”,汉武帝就只能当“孙子”啦!

窦太后的杀手锏是什么?兵符。

建元三年,闽越入侵东瓯,东瓯向汉武帝求援。汉武帝派严助为使,征调会稽郡守军攻伐闽越。严助临行前,汉武帝对他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刚刚登基,不方便用兵符调兵,你只能自己想办法。

这是什么话呢?让人家调兵,又不给兵符,跟人借十块钱还得打借条出个凭证,调兵这么大的事,让严助空口白牙去解决,闹呐?

其实不是汉武帝故意刁难严助,而是兵符根本不在他手上,只不过汉武帝不好意思直说。兵符代表兵权,不在皇帝手上在谁那里?当然在窦太后手上了。

兵符就是窦太后的权柄保障,假如汉武帝敢不听话,不经汇报批准就擅自行事,窦太后就可以调动军队,以武力给汉武帝“摘帽”。有兵符这把利刃悬挂在汉武帝的头上,他能怎么办?老老实实当乖孙子呗。

对比一下后来的王太后,她好容易从媳妇熬成婆,以为自己从此可以代替窦太后,对儿子发号施令了。汉武帝憋不住直乐:手上连把刀都没有还想吓唬我?我可没那么高的“自觉性”,兵符我收了,老妈您好好养老。

窦太后为啥跟孙子较劲,她就那么大权力瘾吗?其实不能这么粗暴地看待这个问题,老太太有她的理由。

西汉自建国以后,一直以黄老治国,这才有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治时代——文景之治。老太太出身低微,没念过书,跟她谈儒家新思想,说句大不敬的话,那就是对牛弹琴。老太太只懂一个道理,成功的经验要坚守,所以在她眼里,汉武帝这么搞就是瞎折腾,就是“崽卖爷田”的败家子行为。

她的这个思想,从另一个侧面看,又是派系利益之争的源头。放眼朝堂,当时几乎全是黄老派的天下,汉武帝尊儒的结果,等于逼迫黄老派集体将权力交给儒派。这不等于要了这帮政客的命?谁熬到这步容易啊,胡子泛白的时候,你让我向新学小生交权?

窦太后历经五朝,学问再低也能看清一个现实:政治基础不能动摇,满朝黄老派集体反水,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她可以容许汉武帝招贤良方正,绝不允许将黄老派集体扫进垃圾堆。

汉武帝初生牛犊,根本不能洞悉政治势力的强大,出手太轻率,被狠狠打了爪子。窦太后则老谋深算,依靠黄老派的支持,坐在后宫闭着眼睛就能把汉武帝玩得团团转。

当老太太雷霆震怒时,汉武帝才发现:妈呀,老太太背后这么多豺狼虎豹啊,没有兵符自己其实就是个“未央宫实习生”,转不转正全凭老太太一句话!原来我以为向老太太汇报工作,是自己有孝心,现在想想,其实是奶奶有慈爱心。

汉武帝不禁哆嗦一下:罢了罢了,从今以后安心当孙子吧。王臧赵绾,委屈你俩了。窦婴田蚡,你俩先退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