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死是因为反对武则天上位徐茂公,最终被武则天迫害,但实际上武则天当时的权力根本无法和长孙无忌抗衡。而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被杀是因为他们影响到了大唐的统治。而程咬金和徐茂公却过得非常本分,根本没有任何威胁。
长孙无忌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徐茂公,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得力的助手,一直兢兢业业的辅佐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中位列第一功臣。而且其妹妹长孙氏还嫁给了李世民做皇后,在唐初的大臣中长孙无忌可以说是大权在握。
贞观十七年徐茂公,李世民费尽心思培养的太子李承乾谋反,无奈之下李世民废黜太子。这时候太子职位空虚,李世民为了争取这些权臣的齐心协力甚至以自刎相逼,最终在长孙无忌的授意下,众臣答应拥立了李治为太子。
李世民当然也不是傻子,他也知道了长孙无忌随着权力的增加,权臣的一面也逐渐显露了出来。临死的时候,告诉了李治自己把徐茂公(正史名称李勣)下贬,等李治继位之后便给他升官,以此来争取徐茂公的支持。
李治上位后,有人告发长孙无忌谋反,按理论上说,无论这件事有没有,都需要查证。但是李治却耍无赖,并没有审查,而是立刻把告发之人斩首,并且通知了长孙无忌。由此可见李治当时对长孙无忌怕到了什么地步,作为臣子混到了这个地步也就距离死亡不远了,
果然,即便李治对如此对待长孙无忌,他也不知收敛。公元653年,房玄龄之子房遗爱和高阳公主等人密谋反叛,拥立荆州王李元景为帝,不过事情败露。而长孙无忌却利用这件事大肆迫害异己,牵连到了诸多无辜之人,这件事彻底的激怒了李治,而长孙无忌也彻底的把自己推向了万劫不复之地。
废王立武事件 长孙无忌掌握朝廷大权之后,李治也开始着手准备消灭这位嚣张跋扈的舅舅。
公元654年,李治继位已经5年,提拔了很多自己的亲信,具有了一定的权威和力量,终于准备还击。于是提出了废黜关陇贵族出身的王皇后,立庶族出身的武则天为皇后,以此来打击长孙无忌一党。
当李治宣诏长孙无忌、褚遂良、徐茂公、 于志宁等重臣商议此事时,徐茂公以病重为由不肯前来,于志宁畏惧长孙无忌不敢说话。而褚遂良在长孙无忌的授意下言辞激烈的争辩,于是这次议事不欢而散。
最终李治登门拜访徐茂公,徐茂公说此事乃陛下家事,臣子不敢参与意见。李治也因次得到了徐茂公的支持。于是李治宣布废黜王皇后,改立出身低微的武则天。并且极力打击以长孙无忌等人代表的关陇贵族,提拔庶族出身的官员。
公元659年,庶族地主出身的官员已经占据了朝堂大半,于是李治对长孙无忌等人发动了最后的攻势。利用秀才出身的许敬宗指使他人告发长孙无忌谋反,并且李治再次耍无赖,没有任何审查就给长孙无忌定罪,将长孙无忌直接流放岭南。最后许敬宗派人将长孙无忌杀害。
谢邀!李绩,本来叫徐世绩,字茂公,曹州离狐今山东荷泽东明县人,即隋唐演义瓦岗寨大名鼎鼎的军师徐茂公,投唐后被李渊赐予李姓,便成了李世绩,李世民当上皇帝后,因避讳李世民名讳去掉中间世字,改叫成了李绩。
李绩自16岁投瓦岗寨开始,在瓦岗寨打隋军,跟着李世民打刘黑闼,窦建德、王世充,后和李靖消灭东突厥,在高宗时期征服高句丽,可谓戎马一生,所向无敌,开疆拓土,功高盖世,虽韩白卫霍不能及也。
李绩文武兼备,出将入相,历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师等职,封英国公。公元669年李绩去世,享年七十六岁,追赠太尉,扬州大督都,谥号贞武,后配享高宗庙庭。
李绩为大唐三朝元老,因李世民想让太子李治有恩慧于李绩,故意被贬,得到高宗器用后,一句"立后乃皇上家事,何必要问他人"让武则天由昭仪成为大唐皇后,并使武则天于690年自称女皇,改国号大周。李绩也因此得到李治和武则天无比信任,以致李绩死时,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为之非常悲伤。
李绩生有两子,长子李震,次子李思文,其中李震几任大唐刺史,49岁病逝。次子李思文后被武则天赐于武姓。
李绩有两个孙子,长孙李敬业,即徐敬业,次孙李敬猷。光宅元年(684年)李敬业、李敬猷如骆宾王起兵反武,李绩被武则天追削一切官爵,恢复徐姓,并掘开坟墓,遭毁尸灭迹之辱,后徐敬业、徐敬猷兵败身死。神龙元年(705年)中宗李显又恢复李绩一切封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