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张献忠屠蜀,我是国风

张献忠屠蜀:张献忠真的杀了一半的四川人吗?他为什么要杀这么多人呢?

好吧张献忠屠蜀,这么跟你说。即假设你是一个穷凶极恶的强匪,占领了一个村庄。再假设你没有吃人的习惯,还需要到村里三天两头抢点粮食喂饱肚子。你会在抢粮食的同时把村里的人杀个精光吗?什么人会傻到不知道把人杀光了之后自己吃饭的本钱都没了!

张献忠屠蜀:张献忠真的杀了一半的四川人吗?他为什么要杀这么多人呢?

张献忠屠蜀:张献忠真的杀了一半的四川人吗?他为什么要杀这么多人呢?

再说张献忠,他是个农民起义军头领张献忠屠蜀。本身就是个农民,即便有些暴戾之气。如果真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蛋,会有人跟着他起来闹革命,脑袋别到裤腰带上面对神一样的明王国,和恶鬼一样的清军吗?相信如果不是智商掉到50以下,就知道这种假设根本是不成立的!

张献忠屠蜀:张献忠真的杀了一半的四川人吗?他为什么要杀这么多人呢?

张献忠在四川建立了大西政权,自立为王之后。川蜀之地变成了他的家,川蜀的百姓就成了他的子民,他的养命之源,他的军事后盾。他怎么可能自毁长城杀害自己的子民?所以这种狗屁谣言从一开始就不容得推敲!

张献忠屠蜀:张献忠真的杀了一半的四川人吗?他为什么要杀这么多人呢?

众多的人大概又要提起江口沉银,大西政权积累了这么多的财富,肯定是横征暴敛。孰不知这些钱真正的来源正是那些对老百姓横征暴敛的贪官污吏手中抢来的。当然,小农经济起身的张献忠也自有贪图享受荣华富贵的小农资思想。抢来的这些钱他并没有拿来赈济百姓。而是搁在手里供自己花天酒地。当大西政权败亡之际,张献忠宁肯把这些金银沉到江中也不肯让它们落到清军的手里,成为戕害蜀中百姓的资本。

大西政权仅仅存在了三年,清军攻破川蜀之后长期的动乱却持续了19年。而民丰富庶的西蜀之地就在这十数年的屠戮之下成为千里飞灰的鬼域,真正造成这一切元凶根本不可能是早已死去多年的张献忠。而是动辄屠城,凶残暴戾成性的清军及绿营汉奸!

明崇祯末年,大明子民普查约有1.37亿。而到了顺治初年,满清治下人口仅仅只有4300万。无数华夏子民的英魂在满清的屠刀下灰飞烟灭。以致如此惨烈的这段历史,一直为满人所禁言。满清的文字狱是有中国历史来最严重的是一个时代正是为此!几代的汉人都无法忘记一群野兽一样的蛮夷屠戮汉人的凶残。而这种情绪必然会予满人的统治万分的不利。所以他们不断的炮制谎言,把上千万汉民妄死的罪责栽赃给明朝的政治,动乱的暴民,以及农民起义军。其中农民起义军中张献忠是被黑的最惨的!

但真正的历史永远不可能被埋灭,无论多么严酷的白色恐怖也不会完全掩盖掉真相,无论多么美妙的谎言你完全改变不了血的事实!所以充斥整个满清王朝,此起彼伏的反清复明革命运动从来没有断过。无数的文人墨客甘冒杀头的风险也要把那段充满血泪,可歌可泣的历史一辈辈的传递给后人。比如曹雪芹先生写的红楼梦。正是完美的影射了那段历史,揭露了众多不可思议的真相!

张献忠(1606-1647),陕西定边县人,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建立了大西政权。从小出身基层贫苦家庭,读过私塾,可能相当于小学文化,体能较好,应该算是游侠,所以最早的正式工作是延安府衙门捕快,后因事(传说与要犯妻子有染)被开除(第一次丧失工作)。接着到延绥镇报名参军,胆大惹事,没过多久因犯法(抢劫库银)当斩,但人缘和运气不错,主将求情后,刑罚一百军棍,免于一死(第二次丧失工作)。

张献忠屠蜀:张献忠真的杀了一半的四川人吗?他为什么要杀这么多人呢?

天启七年(1627),陕西大旱,仓也空(缺粮,出现人吃人现象),井也空(缺水,一年无雨),21岁的无业游民张献忠为了有饭吃,发现陕北农民暴动可以存活下去,投奔了王嘉胤、王自用的农民起义军。崇祯三年(1630年)拉大旗作虎皮,在家乡组织队伍(有一定号召力),后队伍壮大成几万人。

张献忠屠蜀:张献忠真的杀了一半的四川人吗?他为什么要杀这么多人呢?

经过十三年的农民起义战争,逐步形成以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为代表的几支农民军,起义达到高潮。崇祯十七(1644年)年初,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挥师北进,攻下北京,朱由检自缢,明王朝的统治被农民起义推翻。38岁张献忠人生达到顶峰,在四川成都称帝,建立大西政权,年号大顺。大顺三年(1647年),44岁的张献忠与清军作战,不幸被硕肃亲王豪格射箭而死。

张献忠屠蜀:张献忠真的杀了一半的四川人吗?他为什么要杀这么多人呢?

至于张献忠是否残暴,清朝人编纂的《明史》说张献忠杀人如草,还特别立碑明志,营造出著名的“七杀碑”,真假无从考察。作为起义军统帅慈不带兵,残暴可能会有,具有农民阶级的缺点和局限性,所以在历史上备受争议。至于说他是杀人狂魔应该是无从考证的,不能称之为是好人,也不完全是个不折不扣的恶魔。

正面评价:爱国抗清

张献忠作战英勇,所率部队纪律严明,首先是起义反抗明末腐朽的统治,在清军南下时拒绝诱降,具有民族气节,放下恩怨联合南明,奋起抗击满清入侵者。

反面形象:弑杀屠蜀

关于张献忠屠蜀的史料,有正史《明史》,野史《鹿樵纪闻》、《罪惟录》等,综合得知,在四川屠杀的确是有,但是要将明、清、割据势力、匪乱对四川的屠杀区分开来,造成明末清初四川人口剧减的原因主要是天灾战乱,满清当政后为了丑化张献忠,诬陷了不少罪证。

屠蜀主要在建立政权后期,大西政权建立时,国策清明,后清军南下,内部也叛乱不断。大西丞相王兆龄上奏说: “蜀人德不知怀,威不知畏,屡抚屡叛”,主张 “将在城人民,尽行屠戮”。最终张献忠动了杀心,制定了屠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