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忱为僧之事的来源唐宣宗,主要是韦昭度的《读皇室运寻》和令孤澄的《贞陵遗事》,在这两篇文章中,他们说唐武宗为了争夺皇位,曾想杀死李忱。于是派中常侍四人将李忱抓来,浸在宫内厕所里。有个叫仇公武的宦官有心搭救,便假意借口已杀死李忱,而将其送出皇室。三年后,武宗死,宦官才将李忱请出来当皇帝。

不过不少史家,如北宋的司马光,认为李忱曾被唐武宗迫害及出家为僧是没有根据,因正史中没有相关记载,而且当时李忱只是众多的庶出皇叔其中之一,对武宗的帝位根本没有威胁,更有史家认为李忱被武宗迫害而出家为僧的讲法,是后世佛教徒杜撰出来的故事,为的是丑化曾推行会昌灭佛的武宗,同时圣化在登基后支持佛教的李忱唐宣宗。

唐宣宗是怎么加强皇权的唐宣宗?

其一是削弱相权,独断宰相任命。

宣宗在位十四年,却任命了二十三位宰相。他对宰相的任命乾纲独断,从来不和任何人商议,在任命下来之前谁也不知道到底谁能上任。虽然唐宣宗尊崇太宗,一直学习其治国理政之道,还把《贞观政要》书于屏风之上,“每正色拱手读之”,但是并没有学到太宗治国理政的精髓,对下猜忌独断并没有太宗朝时君臣一心的和睦。

并且对相权进行了很大削弱。

整个宣宗在位时期,宰相就是个摆设,宰相只能“奉行条例,书敕以行,莫违其式而已”,一但大臣稍有过失,即使是说错一句话或者办错一件小事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甚至被免官,宣宗曾经赏赐给左军中尉马元贽一条玉带,结果宰相马植穿戴这条玉带被宣宗发现,宣宗直接除去马植的宰相将其贬出京城。

最得宣宗宠信的宰相令狐綯曾说“十年宰相,每每在廷上奏对,都会汗流浃背。”

其二是打击宦官和外戚,严厉防范大臣和宦官结交。

马植因穿戴皇帝亲赐马元贽的玉带被罢相还不算完,宣宗彻查了马植和马元贽交往底细,马植又被贬。宣宗是对大臣与宦官的交往非常敏感的,“禁中与外廷暗中交通”。

宣宗少年老成,在年少时就装疯卖傻以远离政治漩涡保全性命,后来被宦官当做傀儡上位。这些经历都让他对宦官有极大的戒心。内园使李敬寔路遇宰相居然不避让与其争路,宣宗知道后立刻命人去其服色,将其发配到宰相衙署充当贱役。

宣宗对外戚的管理也很严格,终其一朝皇亲外戚都规规矩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