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是蜀汉皇帝刘备手下心腹大将,也是他的结义兄弟,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妇孺皆知。刘备在四川一带站稳脚跟后,张飞长期镇守阆中,官拜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张飞怎么死的、巴西太守,封西乡侯。关羽遇害后,刘备起兵伐吴,命令张飞从阆中起兵,在今重庆会和出川。结果张飞醉后鞭挞军士,被部下杀害。

张飞怎么死的:张飞在四川阆中遇刺身亡,葬在哪里了?

张飞怎么死的:张飞在四川阆中遇刺身亡,葬在哪里了?

张飞怎么死的:张飞在四川阆中遇刺身亡,葬在哪里了?

桃园三结义

张飞遇害后葬于阆中州城之东,张飞墓坐北向南,椭圆形,东西宽25米,南北长42米,封土堆高8米,冢上林木葱笼,竹木成荫张飞怎么死的。著名文学家曾巩在《桓侯庙记》中这样写道:”阆州于蜀为巴西郡,蜀车骑将军领司隶尉西乡张侯名飞字益德,常守是州,州之东有张侯之冢。至今千有余年而庙祀不廢,每岁大旱禱雨辄应。“当地人为纪念张飞,特地在此修庙,因张飞死后追谥桓侯,故称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

还有一个说法很有意思,我曾在一篇文章中介绍过张飞怎么死的。民国时期有个日本医生叫矢原谦吉,长期在中国行医,结识了很多中国政要即名人。这位矢原谦吉后来写过一本名为《谦庐随笔》的集子,记录了一些名人趣事,其中有一篇《桓侯庙奇遇》的文章,讲述了张飞的一段故事。

长江三峡云阳有个张飞庙,矢原谦吉和朋友游三峡时顺便游玩。云阳有两座张飞庙,山下的叫张侯庙,山顶的叫桓侯庙。民间传说范疆和张达杀死张飞后,携带张飞头颅顺流而下投奔孙权。孙权为了避祸,将其扔到云阳一带。当地人珍惜张飞首级,于是将其放到山顶桓侯庙的一口枯井里,用油来浸泡。张飞透露平日沉在井底,灌进100升左右的油时,头就会漂浮到井口。矢原谦吉和朋友委托庙中僧人将油灌进井中,果然看见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漂浮上来,至于是不是张飞首级,就只有天知道了。

关羽曾对曹操说,三弟翼德,可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于是张飞在长板桥一声倒喝,吓退八十万曹军。这只是夸张的小说家语,但张飞在历史上的三国,确实是一流武将。水镜先生就曾说,关、张、赵,皆万人敌,这算是中肯评价。不过就是这么生猛的张飞,最后却死在两个小卒手上。

张飞怎么死的:张飞在四川阆中遇刺身亡,葬在哪里了?

张飞怎么死的:张飞在四川阆中遇刺身亡,葬在哪里了?

这两个人是范疆、张达,之所以能留下名字,就是因为他们杀了张飞,他们是怎么得手的呢?

张飞怎么死的:张飞在四川阆中遇刺身亡,葬在哪里了?

张飞和关羽两人的性格完全不同。历史上真正的张飞,可不是一个黑大汉,相反他相貌堂堂,反而是一个很儒雅的将领。关羽对士大夫比较傲慢,但是体恤士卒。张飞正好相反,他对士大夫、文人非常尊重,对于普通士兵却很暴虐。刘备曾告诫过张飞:“朕素知卿酒后暴怒,鞭挞健儿,而复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这句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张飞爱喝酒,喝醉之后容易发怒,就会鞭挞军中士卒。可是打完人之后,他自己却并不放在心上,还把被打的人放在身边。被打的人怀恨在心,很有可能会找机会报复,所以这是取祸之道。

《三国演义》中,张飞把范疆、张达绑在树上鞭笞五十,打得两人口中吐血。这还不算完,打完还告诉二人“来日俱要完备,若违了限,即杀汝二人示众。”

虽然张飞在暴怒中如此说,到时未必真的要杀二人,可范疆、张达却不敢抱这个侥幸幸心理。对于他们来说,张飞这是不问情由,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硬压给自己,而且不完成还要砍头,完全是不给人活路。所以,两人也是被逼无奈才奋起反抗。正如刘备所说,张飞打完人自己却一点都不在乎,还把范张二人放在身边。

范疆、张达很轻松地进入张飞帅帐,趁着张飞熟睡之时杀掉他。按道理说,求见主帅,必须要通过亲兵的禀告才能入帐,可是张飞这里完全不是。这说明张飞一贯如此,他的亲兵也习以为常。张飞之死,算是自取其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