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应熊:吴三桂长子,吴三桂在诛杀南明永历皇帝以后,清廷命其永久镇守云南,但其势力强大且为前明降将,因此深为清廷忌惮吴应熊。为了牵制吴三桂,多尔衮决定采取“质子外交”办法,做媒将皇太极之女——和硕建宁长公主指婚给了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顺治十年,孝庄太后亲自主婚,为建宁长公主和吴应熊完婚,并予以高官厚禄。但实质上,吴应熊就是清廷用来要挟和控制吴三桂的砝码。

吴应熊:吴三桂为何把儿子吴应熊送上死路?

不可否认吴应熊,吴三桂在康熙十二年举起大旗,提出“兴明讨虏”的口号,正式发动对清朝的叛变是直接导致吴应熊被清廷处死的原因所在,但能否因此就说吴三桂将吴应熊送上了死路呢?个人认为,并不能!

首先吴应熊,在吴三桂决定举兵造反之前,他曾派人秘密潜入京城,准备将吴应熊和其子接回云南,这说明吴应熊在京城被留作“人质”的做法对吴三桂还是相当有牵制作用的!而且,这也能说明吴三桂心中对于吴应熊还是相当在乎的,不会主动将吴应熊送上死路的!

但是,吴应熊拒绝了跟使者返回云南的要求,只是将自己的嫡长子吴世璠交给使者带回了云南吴三桂身边。同时,将康熙皇帝在削藩方面的具体措施告诉了使者,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通过控制吴应熊,牵制远在云南的吴三桂,迫使他接受削藩而不敢轻举妄动。如果,此时吴应熊选择返回云南,那么清廷势必会提前知晓吴三桂准备举兵造反的谋划,也就会早早的做出军事准备。吴应熊知道自己留在京城,可以里给吴三桂更充足的造反时间和造反先机;但吴应熊刚知道一旦吴三桂举兵造反,等到自己的就是死路一条;吴应熊自愿选择路在京城,是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帮助吴三桂完成自己的大业。

所以,吴应熊是死只能说是自己的选择,而并不是其父吴三桂促成的!

另外,吴应熊在估计康熙皇帝对自己的处理意见时,明显是估计错了。

吴应熊之所以在明知道其父吴三桂决定造反的时候,拒绝返回云南,很大程度上也因为吴应熊觉得康熙皇帝不会对自己痛下杀手。原因有三:

1、吴应熊和建宁长公主的婚姻是孝庄太后亲自主婚的,孝庄太后对吴应熊一直挺好,吴应熊很可能觉得康熙皇帝会念在孝庄太后的面上,饶自己一命。

2、建宁长公主乃系皇太极皇十四女,虽然为庶妃所生,出身不好,但其毕竟是顺治皇帝亲封的和硕长公主,乃系康熙皇帝的姑姑。吴应熊错误估计了康熙皇帝看待亲情的态度,他认为康熙皇帝会念在自己姑姑的面子上不至于痛下杀手。

3、吴应熊认为康熙皇帝不会除掉自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认为康熙皇帝会留下自己,将来作为自战场上要挟吴三桂的筹码甚至逼迫吴三桂投降的条件。但是康熙皇帝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吴三桂既然能够不顾其子吴应熊的死活而毅然选择造反,将来吴应熊更不会形成对吴三桂的牵制。为了惩罚吴三桂,也为了强调清朝统治阶层对叛乱的态度,康熙皇帝在朝臣建议下,决定处死了吴应熊和其次子吴世琳。

4、吴应熊在拒绝返回云南的同时,将自己的嫡长子吴世璠交给了来接自己的使者,送回了吴三桂的身边。这说明吴应熊深知吴三桂造反自己称帝的野心。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已经62岁高龄,所以他造反建立的皇权基本属于给后人谋福。吴应熊将其嫡长子送回云南就是给吴三桂一个传承皇位的交代,他对于吴三桂的使命和责任已经完成。

所以,不论从哪方面说,吴应熊的死虽然是吴三桂造反直接造成的,但吴三桂并没有将其送上死路,最起码主观意识上并没有!

说起康熙平三藩,平西王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就不得不提起另外一位著名的格格,建宁公主。

吴应熊:吴三桂为何把儿子吴应熊送上死路?

在金庸小说《鹿鼎记》里面,建宁公主是康熙的妹妹。但是正史却不是这样,建宁公主却是皇太极的女儿,福临的妹妹。

吴应熊:吴三桂为何把儿子吴应熊送上死路?

历史上,吴三桂投降大清后被封为平西王,驻防云贵,掌握几十万大军,为防止吴三桂生变,顺治十年,即1653年,顺治帝将自己的妹妹建宁公主许配给了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并封吴应熊为十四额驸,育有一子吴世霖。吴应熊作为“质子”,一直随建宁公主住在京城。

吴应熊:吴三桂为何把儿子吴应熊送上死路?

本以为可以通过政治联姻来牵制吴三桂,但事与愿违,吴三桂最终还是反了。

吴应熊:吴三桂为何把儿子吴应熊送上死路?

康熙十二年,康熙皇帝决定撤藩。吴三桂起兵反叛。起兵反叛前,吴三桂秘密派人通知吴应熊,让他借机潜逃,并定好了接应计划。

但是吴应熊精神上支持了吴三桂的起兵,但是行动上却没有服从吴三桂的计划,而是选择留在京城。正如孝庄太后所说:吴应熊有罪,但是无过。这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种说法是:康熙对吴应熊看得太紧。作为福临时代的“质子”,到康熙年代决定撤藩,已经长达二十多年,作为一颗重要的牵制吴三桂的棋子,从顺治到康熙,将他看得很紧是非常正常的。吴应熊可能根本就没有机会实现逃脱计划,尤其是在康熙打算撤藩的时候,因为撤藩太关键了,一旦吴应熊逃脱,康熙就少了对吴三桂牵制的棋子。但是历史却是吴三桂并没有因此停止步伐,连续攻下很多城池,他为什么不顾自己儿子的死活,还要反叛呢?大概吴三桂不只有吴应熊一个儿子,丢一个儿子无所谓吧,也可能是吴三桂为表明反叛的决心,也可能是吴三桂一代枭雄,蛇蝎心肠,完全置亲情于不顾,总之,吴应熊没有潜逃,吴三桂也起兵了。

第二种说法:吴应熊与建宁公主感情很好。建宁公主全称和硕建宁公主,什么叫和硕公主,是指庶出的皇帝公主,也就是说建宁公主是皇太极庶出的女儿。她十三岁嫁给吴应熊,是第一个嫁给汉人的公主,到康熙撤藩,已经过去整整二十多年,并育有两个儿子(一个夭折)。本来这只是一桩政治婚姻,但是二人却感情很好,尽管没有史料证明二人的感情,但是有很多传说故事表明吴应熊与建宁公主的确感情很好。加之,这二十多年以来,吴应熊与父亲吴三桂沟通甚少,交流不多,父子感情逐渐淡化,所以,这可能是吴应熊在吴三桂起兵后没有潜逃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种说法:吴应熊看清了形势,思想上已经归顺大清。这可能是吴应熊没有逃走的根本原因,从大清入关到康熙年代,大清入主中原后,基础已经稳定,人心思安,吴三桂此时起兵谋反,无异于再掀战乱,屠戮生灵,而久居北京的吴应熊从思想上早已归顺了大清,看清了天下的形势,所以在吴三桂起兵后,吴应熊和建宁公主曾经屡次写信,劝诫吴三桂罢兵,但是吴应熊的劝诫没起作用。吴应熊知道吴三桂必败,吴三桂失败自己也是一个死,所以,走或者不走,结果都是一样,留在北京,也许还能获得一线生机。但是可惜的是,康熙十三年,康熙帝却下令处死了吴应熊父子,这年,建宁公主才33岁,就失去了丈夫和儿子,悲惨的过完下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