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霸施世纶,不仁不义,阴险狡诈,为一己私利,背叛弟兄,甘当走狗鹰犬,血染红顶,为江湖英雄不齿,为庙堂高官鄙视,小人也!
黄天霸起初落草为寇,在扬州府恶虎村,与贺天保施世纶、武天虬、濮天雕结拜为兄弟。江湖之远,庙堂之高,道不同不相为谋,官盗势不两立,自然互相倾轧。
大哥贺天宝劫持朝廷官员施世纶施世纶,施世纶,是评书里智勇双全的清官好官,贺天宝反被施世纶所杀。
后来,黄天霸为兄报仇,去刺杀朝廷命官知府施仕伦,结果又被人家设计擒服,可见,作为绿林人士,其武功胆略机智勇敢都不够格!不智不勇也!
刺杀不成,又被施世纶用手段感化归顺朝廷,按理说,人各有志,也无所谓!但是,起码背叛了自己的初心,背叛了兄弟朋友,不忠也!
然而,卑鄙肮脏变态恶心的是,他为了功名利禄,不但不为大哥报仇了,居然又主动擒杀了另外结拜兄弟扑天雕、武天虬并嫂子,并且一把火烧了自己曾经的老巢恶虎村,背信弃义,滔天之罪,如此不义,何以面目立于世间?!不仁不义也!
黄天霸既然利益熏天,不忠不义,反了江湖大忌,自然江湖中难以立足,只好死心塌地给朝廷卖命。当然,从此与江湖英雄反目成仇,势不两立!
他爹,黄三太,当初就不地道,和窦尔墩比武耍赖,暗器伤人!到他,更是人渣本性,暴露无遗!其流落江湖时,结拜兄弟,有难时,本应该互帮互助,他兄弟做到了,他却忘恩负义!
就算利用他的施世纶,看到他见利忘义,出卖兄弟换取自己血染的乌纱帽,难道心里能瞧得起他?!知道这样的垃圾,可以出卖结拜兄弟,当然,为了利益也可能出卖自己,时刻提防,只不过把它当做一条狼狗猎犬,驱使卖命而已,何曾把它当人看待!
尽管屡破奇案,屡立战功,但是,都是替腐朽堕落罪恶滔天的满清统治者擦屁股,食嗟来之食,舔痔吸疮,恶心至极!
如此为人处世,绿林好汉不会当人看,处处追杀,朝廷官府不会当人看,时时驱使,一条狼狗而已,活着有啥价值?!
因为,太子接到康熙回京的明诏以后,要学李世民,来一个玄武门兵变!托合齐,耿索图,凌普等人,都是太子兵变的主力!
太子在第二次被废圈禁前,在众位亲信的鼓动下,决定“绝地反击”!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跟康熙拼一个“鱼死网破”。于是,太子手下亲随以李世民“玄武门兵变”为榜样,为太子出了三个馊主意:
第一,康熙明诏说8月16日经密云回京,刚好,太子亲信耿索图的两万兵马就在密云。等康熙经过密云的时候,就以护驾的名义解除随驾护军的武装。耿索图就可以挟持康熙,将康熙看护起来,密送进京。
第二,太子下谕旨,让太子亲信托合齐接替隆科多的步军统领都统一职。等耿索图挟制康熙进京,托合齐再纠集步军统领衙门的兵马,关闭九门,进驻大内,逼康熙皇帝退位。
第三,凌普率领热河兵马,进驻京郊,以为呼应之势。等康熙退位诏书和太子登基诏书颁布出去,天下就可传檄而定。
可惜,康熙不是李渊。他也不喜欢太子给他加的“玄武门兵变”的戏码。康熙在回京之前,除了发明诏宣布8月16回京,还下了两道密旨:第一道密旨:让(原太子党主力)四阿哥胤禛召见隆科多,监视太子一党。(康熙都看出来,他这个四儿子是忠于自己的,而不是太子。)太子要是敢谋逆,马上捉拿太子,捕获太子党羽。
第二道密旨:让十四阿哥胤禵以兵部的名义,布置西山锐建营(这支部队是小说虚构的)监视热和驻军动静;布置丰台大营,严密监视密云驻军的动静。耿索图和凌普敢谋逆,立刻将二人拿下!
太子一党的阴谋,全在康熙的算计之中。而且,原来的太子党老四胤禛都不支持太子,太子岂能不败?首先,胤禛将密旨传给隆科多。等托合齐拿着太子的御制前去接管九门兵权(步军统领衙门都统之职)的时候,隆科多直接拿出皇帝密旨,拿下了托合齐。接管了京城所有兵马大权。
其次,胤禛本来就是领侍卫内大臣!宫内所有侍卫都是他负责统领,太子新调来的人马,上来就被胤禛解除了武装。最后,老十四胤禵率领丰台大营兵马剿灭了耿索图的密云叛兵。至此,太子密谋武力夺权的计谋,全部失败。
托合齐真是站错了队。在《康熙王朝》剧中,托合齐竟然拿着太子谕旨去谋取(步军统领衙门统领)隆科多的兵权!参与太子“玄武门兵变”!这是谋逆大罪,死不足惜!太子被废,参与武装兵变的太子一党被杀,也在情理之中。
真是历史上,托合齐就是步军统领,隆科多是接替的他的职位。托合齐本来是康熙心腹,于康熙四十一年出任步军统领,负责监视在京王公大臣的情况。康熙本来很信任他,没想到,(康熙五十年)他竟然与数位八旗官员在宴饮中议论储位问题,替太子说好话,就是著名的"托合齐会饮案"。同年,托合齐病退。隆科多接替他步兵统领职位。
康熙五十一年四月,康熙以"欺罔不法",将托合齐下狱。同年十月,太子被废。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托合齐病死狱中后,被挫尸扬灰,不许收葬。
(文|勇战王聊历史)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