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敬之

袁崇焕墓守墓人逝世:袁崇焕轰死努尔哈赤可信么?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袁崇焕是不是汉民族英雄袁崇焕墓守墓人逝世?

袁崇焕墓守墓人逝世:袁崇焕轰死努尔哈赤可信么?

袁崇焕死于皇太极的反间计不假,皇太极要除掉他的原因是袁崇焕墓守墓人逝世:一、他在宁远大战中击溃了努尔哈赤的大军;二、他经略辽东成为了皇太极南征明朝的拦路虎。所以,昭梿在《啸亭杂录》卷一中说,皇太极设反间计诛杀袁崇焕,乃“深蓄大仇”。

努尔哈赤

而崇祯帝之所以要处死袁崇焕,有三个原因:一、袁崇焕瞒着朝廷,私自与皇太极谋和,故而有了他对崇祯帝说的“五载复辽”的空头口号袁崇焕墓守墓人逝世。二、袁崇焕不甘心毛文龙索饷太多、实力坐大,擅自以十二款可斩之罪杀了毛文龙。三、袁崇焕与曾助他打赢宁远大战、宁锦大战的满桂不和,借勤王抗金之机,箭射爱国悍将满桂。

袁崇焕是明末名将不假,但算不上民族英雄。

再回到本题,努尔哈赤于天命十一年正月,率大军讨伐宁远,宁前道袁崇焕和总兵满桂等坚守城池,以从西洋购置的红衣大炮击败后金大军。很多人认为,包括朝鲜史料和明朝遗老笔记,都说炮中努尔哈赤,使之重伤。这其中有几点不符合逻辑:一、努尔哈赤年已六十八岁,体弱老迈,还会冲锋陷阵吗?二、努尔哈赤的儿孙们都是十多岁上战场,身经百战,英勇彪悍,还会让一个年近古稀的曾祖级老人去拼杀吗?三、袁崇焕始终没有说过是他给了努尔哈赤致命一击。如果他由此巨功,明朝给他的封赏和宣传只会更高更多。

袁崇焕

努尔哈赤死于宁远大战失败的七个月后,地点为叆鸡堡。此前的四月,他曾率兵征讨喀尔喀五部,四月后因毒疽复发而死。这一点,是成立的,他拥兵三十多年,多次以少胜多,少不了亲自上阵,身上的伤痛自然不少。常在马背上厮杀的战将,容易产生毒疽,明初名将徐达之死,也有毒疽复发的主要原因。

所以说,努尔哈赤的命,不是丧于袁崇焕之手。

我是阿花,我来回答你。

袁崇焕墓守墓人逝世:袁崇焕轰死努尔哈赤可信么?

我认为,袁崇焕的死不是单方面造成的,他的死是历史的“一套组合拳”。

袁崇焕墓守墓人逝世:袁崇焕轰死努尔哈赤可信么?

袁崇焕墓守墓人逝世:袁崇焕轰死努尔哈赤可信么?

袁崇焕墓守墓人逝世:袁崇焕轰死努尔哈赤可信么?

1,性格的碰撞

袁的悲剧,是和崇祯两人性格缺陷的碰撞必然结果,袁崇焕轻狂自傲,我行我素,崇祯又自负满满,敏感多疑。

袁崇焕告诉崇祯,平辽五年可成,明眼人都知道,明君苦于军费,战斗机制,财经,腐败等诸多问题,战斗力真的很成问题。朝中给事中许誉卿就很有疑惑,便问他,他给的回应是什么呢?

聊慰圣心耳

我就是安慰安慰皇上(皇上听了要吐血)

而崇祯帝呢?却信以为真,当满满的期待落空,不满、怀疑便铺天盖地而来,危机降临不可避免。

袁崇焕去辽东后,有两件事情刺激着崇祯,激化了矛盾。

一是向崇祯催讨拖欠的军饷,而崇祯却不以为然,甚至认为袁崇焕是恃边逼饷,借此中饱私囊。

接下来,袁崇焕又自作主张,杀了毛文龙,辽东总兵毛文龙,独当一面的朝廷大员,说杀就杀了,崇祯虽未降罪,但却引起了他的不满。

一切以辽东为重,“平辽”是底线,崇祯帝暂时可容忍一切不满,一旦平辽不成,他就会死得很惨。

历史的不可复制性在于它的偶然

很遗憾,有时候事情就会这么残酷,你越不想让它往哪边发展,它偏要走向哪边,这是著名的墨菲定律。

后面发生的事,每一个节点都引领皇帝的疑心大发

1),为了战争赢得时间,他决定先同大清议和,但他又是先斩后奏,自以为天衣无缝,无人知晓,却早已传到崇祯的耳朵里。

2),为了让蒙古不和后金联手,他决定私卖粮食给蒙古,却让粮食流入后金补给战争。

3),皇太极率兵绕道入关,袁崇焕未经许可火速率师救援,但只对皇太极追而不击,皇太极及时施展反间计,使皇帝相信他们之间有密约。

4),拱卫京师,袁崇焕请求让部队入城修整。边疆将士进京,是大忌。

5),觐见皇帝时夸大敌人的实力,说皇太极来京师是做皇帝。,引起皇帝的怀疑

所有的事情一一链接起来,崇祯相信,这一切都是阴谋。此时的崇祯像一个火药桶,只要轻轻一点,就会爆炸。

2,同僚的落井下石: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明朝党争不断,袁崇焕入狱后,朝中有人上奏,弹劾袁崇焕勾结内阁大臣钱龙锡,这一项就捅到皇帝的死穴,边疆大臣和内阁重臣的勾结,就意味着谋反,这是皇帝最不能容忍的。

袁崇焕犯了一系列错误,加重皇帝的疑心,一个爱惜英雄的皇帝和一个忠君爱国的英雄他们不但没有形成互补,反而强化了各自的性格缺陷,最后以遗憾的方式告别。

袁崇焕的轻言吊足了崇祯的胃口,给崇祯留下垂死前的幻觉,却没给自己留下后路而皇帝像一个赌徒,他把一切希望都押在袁崇焕的身上,当希望落空,他赌输了一切,袁崇焕怎能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