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的案子属于雷声大雨点小张万年,年羹尧被定下九十二条大罪,光大逆罪就有五项。然而年羹尧一家在整个案件中,牵连至死的只有他自己和长子年富。如果按照《大清律》的司法流程进行,年羹尧一家不说株连九族,至少父母妻兄是跑不了的。所以说年羹尧案是绕开了司法程序,年羹尧与其子皆赐自尽,这在大清朝历史上属于大逆罪法外开恩的先例,年羹尧的哥哥、父亲既属于法外开恩的受益者,也属于法外开恩的推动者,除了此二人,还有几位人物在其中发挥了作用。
年羹尧案一开始完全是按照司法程序走的,这个案件从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开始,其开始的标志为年羹尧的折子将 “朝乾夕惕”写成了“夕惕朝乾”张万年。早就下定决心惩治年羹尧的雍正帝,就借题发挥,先给了年羹尧一个“自恃己功,显露不敬之意”的罪名,随后便开始瓦解年羹尧的西北势力集团。到了四月,又以瞒报青海灾情的罪名,将年羹尧的川陕总督解职,并令他交出抚远大将军印,降任杭州将军。
在年羹尧硬着头皮赴任杭州将军时,雍正滴已经安排田文镜等人查实年羹尧贪腐的证据,并引导朝臣弹劾年羹尧,这主要是为了进一步解除年羹尧的职务张万年。到了七月,年羹尧的贪腐罪名已被查实,所以顺其自然的革职,而后一降再降,最终世袭爵职一并革除。这个路数虽然是雍正帝为了避免动荡而做的缓兵之计,但也体现了整个案件的司法流程。清朝对处理朝廷官员的的司法程序就是降职、革职、查审、议罪、定罪、判决。前边的环节都是按照这个程序来的,而到了执行的时候,才有了变化,雍正帝绕开司法程序,赐年羹尧自尽。
清朝历史上还有一位也是这种情况,这个人就是鼎鼎大名的和珅,定罪之前的所有环节都是按照司法程序走的,但到判决环节,嘉庆帝法外开恩,赐以自尽。和珅能够逃过司法程序的判决,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其子丰绅殷德娶了乾隆爷的掌上明珠固伦和孝公主,她是乾隆爷六十五岁的“老来子”,疼爱颇佳,嘉庆帝也很疼爱这个妹妹,所以为了避免株连,和珅沾了儿媳妇的光。二是乾隆朝比较倚仗和珅,和珅功勋卓著,所以赐死算是念及功劳,以及照顾乾隆爷的面子,毕竟乾隆爷“十全之功”不能毁在重用“奸臣”上。
由上述可见,和珅案判决阶段的重要影响人物是固伦和孝公主,那么年羹尧案判决阶段的影响人物是谁呢?我觉得有三个人:
朱轼、年遐龄、年贵妃在案件走到判决阶段时,百官为顺圣意,一再要求按《大清律》处年羹尧极刑,如果真是这样判决,九十二条大罪足可以株连九族。这时候就有人站出来为年羹尧说话,但并非针对年羹尧,而是针对其父年遐龄。为年羹尧说话的是皇子弘历(乾隆帝),以及他的老师、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吏兵两部尚书朱轼。
弘历自不必说,那是雍正帝的亲儿子,而这个朱轼却值得说道说道,他是康雍乾三朝元老,当然,年羹尧案时,他只经历两朝。但他的名气很大,康熙时期,从学政工作干起,做到浙江巡抚、挂左都御史衔。他的思想理念为皇权专制与道德教化相统一,也就是皇帝们都很喜欢标榜的仁君之道。所以在年羹尧案件中,他就是以年羹尧之父年遐龄作为突破,说年遐龄是退休的封疆大吏,功勋卓著,而且常规劝年羹尧勤勉国事,如果年羹尧以大逆处死,会连累老人家,这是不仁之举。
没有哪个皇帝愿意背上不仁的骂名,而且朱轼这样的学界大佬都这么说了,雍正帝当然会考虑一番。而且年遐龄是雍正帝的老丈人,雍正帝的年贵妃在一个月前刚刚去世,老人家本来就处于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伤阶段,若再以年羹尧谋逆案株连到老人家,确不是仁君所为。
说到年贵妃,历史上有所争议,但她能够陪葬在雍正帝棺椁左侧,说明雍正帝与之感情并无问题。年羹尧的家族也是因为年贵妃才被抬进了镶黄旗,所以雍正帝在判决年羹尧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整个年氏一族的命运了。既然是考虑到家族命运,那么肯定不会以正常的司法程序判决、处决年羹尧。所以在讨论年羹尧的哥哥年希尧为什么能逃过株连时,首先要从年氏家族的命运来看,可以说年氏家族避免受株连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朱轼的一席话,以及年遐龄和年贵妃的特殊角色。
整个年案,直接死于案件的就是年羹尧和其子年富,而且年富是因为参与了太多事情,也就是雍正帝夺嫡期间的种种阴谋,这个知道的人肯定得死。在年羹尧直系家属的处理上,他的第二任妻子因有宗室女的身份,故而被遣返回娘家,年羹尧的小妾则全部卖为奴婢,十五岁以上的儿子皆遭流放, 但到了雍正五年,年羹尧诸子皆受到赦免,全交年遐龄管束。该案件所涉及的年羹尧家人就这么多,其余都是免职之类,或者财产充公,免职者就包括年希尧。而年羹尧么那些朋党幕客都受到严惩,比如邹鲁、汪景祺先后坐斩,亲属皆披甲为奴。
整个案件其实针对的只是年羹尧,主要原因就是权力过重、功高自傲、藐视皇权等,再有一点就是君臣之间的隐衷。也就是雍正夺嫡时候的秘密行动,这种见不得光的秘密合作只能有君臣二人知道,但年羹尧并不老实,他没有完全按照雍正帝的设定执行。
当时对于大将军胤禵,雍正帝想让年羹尧在外部形成牵制,但年羹尧向康熙帝打小报告,说胤禵有“谋逆”之心,所以胤禵被调往京城。牵制是成功了,但也成了烫手的山芋,雍正帝夺嫡成功后,只能将胤禵软禁,据说皇太后的去世就是这事儿给闹的。对于胤禟,雍正帝是想将其至于万劫不复的境地,而年羹尧听取胡期恒的建议,给胤禟在西北盖了大房子,好吃好喝的供着,反而形成了对雍正帝的牵制,这不仅存在谋逆的风险,而且让雍正帝心里有苦又不能说。
所以年羹尧案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将这种隐衷永久的埋于地下。这些事在当时毕竟牵扯到站队问题,所以除了年羹尧与年富,以及他的官僚党羽外,并没多少人知道,处置了这些人也就没必要株连更多人。要说年希尧,本身也就为人低调,看不惯弟弟的嚣张跋扈,二人虽是亲兄弟,但关系并不近。且年希尧成名比弟弟更早,也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人,雍正帝没必要因年羹尧的个人问题株连到他。年希尧因弟弟的案件只是被罢官,但一个月之后,他又被重新任命为正二品内务府大臣,后来还管理过税务、窑务,最终官至从一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