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连横是战国中期的主旋律,七雄之间或联合、或分化,你来我往,精彩纷呈张仪之妻。而合纵与连横这两套截然相反的策略,却是出自一对师兄弟之手,那便是苏秦与张仪。苏秦和张仪就是鬼谷子门下的佼佼者。不过,两人刚出道都不太顺利。
苏秦毕业之后出去游历好几年张仪之妻,没找到工作,穷困潦倒,苏秦悲愤交加他把自己关在房间发奋读书,困了就用锥扎自己大腿,“头悬梁锥刺股”中的后仨字说的就是他。刻苦了一年之后,找到方法了。他去游说除秦之外的六国,从燕到赵、魏、韩、楚、齐溜了一圈儿。你们不是都打不过秦国吗,那联合起来互助友爱不就不怕秦国了嘛。说服他们团结起来抵抗秦国,按照六国地理位置南北分布,这个联盟就叫“合纵”。相当于战国的“北约”。合纵的效果相当显著,虎狼秦15年不敢出函谷关。六国国君颁发给苏秦六个相印。
苏秦的同窗张仪,刚开始混得也不好。想了想,去找苏秦吧,他已经发达了,应该能帮一把吧。苏秦这会子正在赵国做官,就怕秦国出兵来打,想找个人能稳住秦王,正好张仪来了,肯定行。他一边接待张仪,一边又晾着他不见。过了好几天,见了。给张仪安排了个堂下的座位,给的也是奴仆吃的菜,说老同啊,一直觉得你很厉害,可是看看你现在的样子,值得我推荐吗张仪之妻?别想了,回家种地带孩子去吧。这可把张仪给气的,我就去秦国,咱俩比比到底是秦国牛还是你赵国牛。说走咱就走,张仪收拾收拾立马出发去秦国。这时苏秦找了个人让他跟着张仪,照顾老同学的饮食起居。一路上吃好的,住好的,张仪顺顺利利到了秦国,一点罪没受。
见了秦惠文王,凭他的才能,一下就把人说服了,在秦国做了官。他回去找那个照顾他的报恩,那人却说,你的恩人不是我,是苏秦,他怕你因为穷被小惠小利诱惑,忘了胸中大志,故意羞辱你,激怒你,让你去秦国,又怕你路上吃苦,就派我照顾你。张仪又听了感动又感慨,知我者苏秦也!
张仪为秦国提供的意见是“连横”,破坏合纵的联盟。利用夹在中间又吃了齐国败仗的魏国,软硬兼施,让他跟秦友好。可怜的魏国两头不是人,去跟其他五国合纵吧,老被秦国打,去跟秦国好吧,又是被迫不情愿的。接着又是楚国,一个个的被迫跟秦做朋友。六国各自心怀鬼胎,打着自己的小算盘,除了共同抗秦,他们之间还有很多矛盾,所以分裂永远比团结更容易。
相爱相杀多年,苏秦的合纵就被张仪的连横攻破了。以现在的眼光看俩人,说不定出道前在鬼谷子老师面前打赌呢,以这天下为棋盘,比比谁更厉害,七国,不过是手中翻云覆雨的棋子罢了。
就是把貂蝉送给关羽,关羽也是不会背叛刘备的!关羽是个重感情讲义气的君子,不会为美女、金钱所打动的?当年刘备兵败下落不明,关羽保护着两位“嫂夫人”在曹营时,就不为曹操所赐的金钱美女所动,令曹操对关羽的人品是刮目相看。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刘备兵败投奔了冀州的袁绍,关羽保护着刘备的一家老小是死守下邳。第二天夏侯惇骂战,关羽率领三千人马出城战夏侯惇,夏侯惇诈败,把关羽引人埋伏圈,关羽是兵微将寡被曹操的大军围困在一个土山上。后来,曹操派张辽说服关羽投降,关羽是誓死不投降曹操。最后,关羽提出三个苛刻的条件:一,关羽只降汉不降曹;二,关羽要亲自保护刘备的两个夫人,不受外人打扰,还得派婢女众人伺候,一切花销都得给报销;三,如果关羽知道大哥刘备的下落,关羽还得去投奔大哥刘备。
曹操答应了关羽三个苛刻的条件,然后派出众多的美女和金银财宝收买关羽,可是关羽不为所动。当关羽得知刘备的下落后,把曹操所赠的众多美女和金银财宝都留下来,是不辞而别。才有后来的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去寻找大哥刘备。
关羽和刘备、张飞是发了毒誓拜的生死弟兄,誓词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关羽在以后追随刘备征战的过程中,确实也做到了生死相依,不离不弃!
就别说是秦宜禄的老婆,就是曹操把貂蝉送给关羽,关羽也不会忘初心的,也不会背叛刘备而真心投降曹操的?因为那不是关羽的性格和为人处事的原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