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八健将,我是老王。

八健将:曹操六员大将两次围攻吕布,吕布八健将为何不上?

吕布手下是有八名大将,分别是八健将:张辽、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和侯成。“八健将”这个说法,我也是第一次听说。不好意思。不过,不影响咱们说说为什么这八个人当时不上场帮吕布。

八健将:曹操六员大将两次围攻吕布,吕布八健将为何不上?

曹操六员大将第一次围攻吕布,是在《三国演义》第十二回:曹操复得兖州,程昱便请进兵取濮阳。兵至濮阳,吕布欲自将出迎,陈宫谏:“不可出战。待众将聚会后方可。”吕布曰:“吾怕谁来?”遂不听宫言,引兵出阵,横戟大骂。许褚便出。斗二十合,不分胜负。操曰:“吕布非一人可胜。”便差典韦助战,两将夹攻;左边夏侯惇八健将、夏侯渊,右边李典、乐进齐到,六员将共攻吕布。布遮拦不住,拨马回城。

八健将:曹操六员大将两次围攻吕布,吕布八健将为何不上?

第二次也是在不久之后,吕布中计,被夏侯惇、夏侯渊、许褚、典韦、李典、乐进六将围攻。吕布知道打不过,直接跑了。 成廉是跟着吕布的,但被乐进一箭射死。张超,张邈在城中守城,后来一个自刎,一个投袁术了。

为什么八将不帮吕布,我认为有两点原因。

第一,根据文中记载,陈宫说“待众将聚会后方可”,此时那八个大将不全在吕布身边。

1,“高顺、张辽、臧霸、侯成巡海打粮未回”。

2,曹性是郝萌手下,郝萌后来想降曹操,可能郝萌当时就没想就吕布。所以,没有出战。

3,成廉第二次的时候,是在吕布身边,但是武力不行,被乐进射死。魏续和宋宪没有记载。不过,这三人武艺不行,就是在场,也起不了什么作用。

第二,吕布心高气傲,自持武力过人。可能就没准备带着几人一起打曹操。再加上手下大将,心思各异。

《三国志·吕布传》布虽骁猛,然无谋而多猜忌,不能制御其党,但信诸将。诸将各异意自疑,故每战多败。

八虎骑和五子良将,最早其实出现在陈寿《三国志》魏书第九篇和第十七篇。

第九篇写的是和曹操有亲戚关系的八位得力干将,包括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夏侯尚,曹纯,曹休,曹真八位将领。后来人们把他们合起来叫做八虎骑。

夏侯惇,外号盲夏侯。因为打吕布的时候被射瞎一只眼睛,有拔矢啖睛的典故,是曹操最信任的人,可以称为曹魏第一元勋大将。曹操死后没多久也跟着病死了。

夏侯渊,特长是奔袭战,三日行五百里,六日行一千里,曾经靠着奔袭战打败韩遂,虎步关右,连曹操都自叹不如。是曹魏第一征伐大将。可惜最后定军山死于黄忠的突袭。

曹仁,被曹操称赞就算孟贲、夏育都比不上的勇士,在许多三国志游戏里都被弱化。曾经为救部将牛金,以数十骑冲入数千敌军中,来回厮杀,三军都对他的勇气信服,被称为是曹魏第一福将。可惜晚节不保,因为濡须战败郁闷而死。

曹纯,是曹仁亲弟弟,曹操亲卫队虎豹骑统领的不二人选。英年早逝,曹操觉得没有人能比他合适统领虎豹骑,只好自己统领了好长一段时间。

曹洪,多次救曹操于危难之间,名言是“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经典故事是荥阳城外献马,可惜对曹操大方,对其他人太吝啬,得罪曹丕,以后郁闷而死。

曹休:曹操家的“千里驹”,小时候为了投奔曹操,曾经孤身一人历经磨难,千里潜行,才找到曹操,其经历不亚于张无忌带杨不悔千里寻父。

夏侯尚,一个因为宠妻太过,而被耽误了的曹魏后生。

曹真,一个最被陈寿弱化的人物,假如他当初多活几年,估计就没司马懿家什么事情了。

五子良将,又称为曹魏五虎将,在魏书十七篇,主要是张辽,徐晃,张颌,于禁,乐进五位非曹氏宗族的名将传记。

张辽,曾经是吕布手下八健将之一,还是后世推崇的十七史百将之一,成名战是以区区八百人,打败孙权上万人的逍遥津之战。

徐晃,原来是杨奉帐下都尉,被曹操称有“周亚夫之风”,成名战是作为援军,在樊城打败关羽。

张颌,原来是袁绍手下将领。投降曹操后屡立战功,成名战是街亭击败马谡,让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战争功败垂成。

于禁,本来五子良将中可以站C位的人物,曾是曹操特见亲重的外姓将领,也是曹操麾下外姓将领中唯一一个假节钺的人,可惜晚节不保,投降过关羽,导致名声地位直线下降。

乐进,短小精悍的名将,虽然长得短小,但是每次打仗都冲在最前面,斩过淳于琼,击过黄巾军,败过关云长,守过合肥城。可惜传记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