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1蒙古族的资料、献哈达

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蒙古族的资料。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或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身,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颈上。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前,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

2蒙古族的资料、敬茶

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游点上,主人或服务小姐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宾客要微欠起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主人或服务小姐斟茶时,宾客若不想要茶,请用碗边轻轻把勺或壶嘴一碰,主人便即刻会明白宾客的用意。

3、敬酒

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敬献,是表达草原牧人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通常主人是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之上,唱起动人的蒙古族传统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让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瞧不起,不愿以诚相待。

宾客应随即接住酒,接酒后用无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炉方向点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会喝酒也不要勉强,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

4、待客

蒙古族自古以来以性情直爽、热情好客着称。对家中来客,不管常客还是陌生人,都满腔热忱。首先献上香气沁人的奶茶,端出一盘盘洁白的奶皮、奶酪。饮过奶茶,主人会敬上醇美的奶酒,盛夏时节还会请客人喝马奶酒。有些地区用手扒肉招待客人,还有一定的规矩。

例如用一条琵琶骨肉配四条长肋骨肉进餐;牛肉则以一根脊椎骨肉配半节肋骨及一段肥肠敬客。姑娘出嫁前或是出嫁后回娘家都以羊胸脯肉相待,羊的小腿骨、下巴颏、脖子肉都是给晚辈和孩子吃的。接待尊贵的客人或是喜庆之日则摆全羊席。

扩展资料:

蒙古族文化

1、民族图腾

蒙古人所崇拜的图腾有狼、鹿、熊、牦牛、鹰、天鹅、树木等等。《蒙古秘史》开篇第一句话这样写道:成吉思合罕的祖先是承受天命而生的孛儿帖赤那和妻子豁埃马兰勒,即蒙古人所崇拜的图腾狼和鹿。

此外,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蒙古民族也崇拜龙,还有的部族有树木图腾崇拜、牦牛图腾崇拜等等。各种图腾神话反映了蒙古民族特点及与北方各民族、特别是阿尔泰语系各民族神话的许多共通之处,体现出他们之间相互交融的密切联系。

2、语言文字

蒙古人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科尔沁四种方言 。

3、艺术

蒙古族是一个酷爱音乐的能歌善舞的民族,素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蒙古人自古以来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蒙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艺术天才创造了丰富而宝贵的音乐财富。

蒙古族的舞蹈节奏欢快,动作刚劲有力,以抖肩、揉臂、马步最具特色。经典的蒙古族传统舞蹈大致有“马刀舞”、“筷子舞”、“安代舞”、“盅碗舞”等。传统乐器主要有马头琴、“雅托噶”(“蒙古筝”)、蒙古琵琶、蒙古四弦琴和蒙古战鼓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来华俄军受蒙古族少女热情接待 亲吻哈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蒙古族

云南的蒙古族是随忽必烈进入云南地区的。元宪宗二年(公元1252年)元军远征大理,忽必烈大军分兵三路前进:兀良合台率西路军,忽必烈率中路军,也只烈率东路军,进攻云南地区。三路军先后进入丽江地区,并于12月15日攻下大理城,结束大理国的统治。这是历史上大量的蒙古族第一次进入云南。随着蒙古族在云南统治的建立,蒙古人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云南的就更多了。据1999年底人口统计资料,云南蒙古族人口14284人,分别散居在全省各地玉溪市为6485人,其中通海性蒙乡蒙古族人口为5325人,占云南省蒙古族人口的37.2%。

在我国宋、辽、金、西夏林立的时代,蒙古族诞生出了一种新的冷兵器军事战术,也就是组织严密、训练有素、彪悍的蒙古族草原骑兵,同时配备大量的火药、强大的弓弩等先进军事设备。在冷兵器时代,蒙古人正是基于草原骑兵强大、先进的军事实力,才得以横扫整个欧亚大陆。

蒙古族的资料:蒙古人民的好客习俗写下来?

但蒙古族在诞生之初,以及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后,蒙古族自身的文明程度、经济水平一直都是很低的。也正是由于蒙古族的文明程度较低,在日后的社会发展中,逐渐落伍:单纯凭借武力,的确可以创造辉煌的历史,如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带领蒙古骑兵、创建了最为强大的蒙古帝国;但随着现代文明的逐步发展,蒙古自身落后文明并没有得到快速发展,依然停留在原始的军事掠夺、侵占阶段,实行原始的奴隶、贵族统治,自然要被近现代的先进文明、强大军事力量所压制,最终逐渐没落。

蒙古族的资料:蒙古人民的好客习俗写下来?

蒙古骑兵的强大,有几个重要因素,是当时绝大多数国家所不具备的。蒙古人也正是基于这些因素,才得以强大起来:

蒙古族的资料:蒙古人民的好客习俗写下来?

第一点,蒙古族实行全民皆兵的军事策略,整个蒙古族就是一个军事社会。

说的直白一些,就是蒙古族内,年轻男子从出生开始,就会被送入军事学校,接受骑马、射箭等军事训练,成年时,经过挑选之后,优秀的蒙古子弟就会成为蒙古骑兵中的一员。这种社会形式,在当时绝大多数的国家中,几乎是没有的,而蒙古族就是这种社会制度。

在蒙古族全员军事制度下,蒙古族建立起了最为优秀、强大的蒙古骑兵,每一个骑兵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优秀士兵。这就是蒙古骑兵中的精兵,最为核心的力量。

而这时其他国家的军队,南宋、金朝、西夏都是民间招募的士兵,再加上当局的腐败,士兵的军事训练又不到位,自然难以匹敌蒙古骑兵。欧洲虽然也有骑士,但这些骑士并不具备很强的军事力量,由于过去光辉的历史而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阶层,信奉光明作战、正面硬底等等一套理论,在这些道德约束下,欧洲骑兵自然难以抵抗凶悍、擅长战术的蒙古骑兵。

第二点,蒙古族从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开始,就将对外侵略,作为蒙古的生存之道。

蒙古族的诞生,就是铁木真四处征战、统一蒙古各部的结果,所以蒙古族的建立,就是在血与肉的争斗中确立的。经过长期的血肉斗争,蒙古族人天生就带有血腥的侵略意识,认为只有依靠侵略,蒙古人才能获得更多的生活资料、才能有好日子过。

所以,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大汗之后,就直接将对外扩张、侵略的行动作为蒙古族的生存之道。于是,就有了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的历史战争。在战争中,蒙古骑兵凶悍、残忍,每成功攻下一个城池,蒙古骑兵的做法都是屠城,烧抢掠夺一切值钱的东西。而这种行径的本质原因,就是蒙古族确立了对外侵略的方针之后,为了激励士兵的勇气、继续斗争的决心,才放任士兵肆意掠夺,心满意足的士兵才会继续跟随蒙古大军继续前进、四处征战。

蒙古骑兵相信战争胜利会让自己生活更美好,战争又节节胜利,自己得到了满足·····这种相互作用、不断循环的过程,让蒙古骑兵的战斗力更强。

第三点,蒙古骑兵掌握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军事武器,最先进的军事理论。

蒙古族虽然经济生产落后,但在军事方面却是极其优秀的。蒙古骑兵的第一大军事利器,就是蒙古弓弩,也就是很接近现代的复合弓,这种弓弩的射程,是当时世界上最远的,远超宋朝、欧洲的弓弩。而这种弓弩技术本来就是从宋朝传到蒙古的,只不过蒙古人将这种军事武器发挥到了极致。

蒙古骑兵第二大军事利器,蒙古马。蒙古马虽然个头小,但是耐寒,能够忍受极端的低温环境,这也就是蒙古骑兵敢在寒冬季节进攻欧洲、沙俄地区的重要原因;劳动能力强,拖货、带人都不在话下;生存能力极强,在沙漠等极端环境下,只需要极少的食物,仍然能够生存下来。正是蒙古马这些优点,蒙古马逐渐取代了我国、欧洲历史上传统的马匹。

蒙古骑兵第三大军事利器,火药。火药技术,在宋朝得以迅速发展,但最后还是蒙古骑兵在军事上应用最充分,效果最好,如投石机、火箭等新式武器原本就是用来守卫城池的,但蒙古军队将它们用作攻打城池,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直接把别人的城池炸开了花。

蒙古骑兵,采用经典的骑兵战术,如箭雨打击、两翼包抄、佯退、开口等,都是现代军事理论上的经典战略,而蒙古骑兵在每次战争中,都完美的演绎了蒙古骑兵作战的、先进战术优势。蒙古骑兵的军队组织,采用了最为先进的通讯方式、排列方式,如通讯兵沟通,骑兵方阵行军等,这些先进的军事作战方式,如今依然被世界各国军队所学习,如美军就曾提议、将蒙古骑兵的作战方式应用到坦克作战中。

蒙古人的军事力量很强,但文明程度较低,落后的文明思想,是难以掌握近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文化思想的,这是蒙古族在近现代社会落后的根源。

步入近现代社会中,西方的科学技术逐渐发展起来。而此时的蒙古正在清朝的闭关锁国环境中,使用的、信奉的依然是过去冷兵器时代的那一套,用弯刀、弓弩去跟玩火枪、大炮的外国军队对抗,结果可想而知。

当列强侵占中国时,蒙古骑兵的确保卫了大清王朝的疆土,如清朝晚期的蒙古人权贵僧格林沁,率领两万五千多蒙古骑兵,对抗英法联军;在剿灭太平天国的运动中,蒙古骑兵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随着冷兵器时代的逐渐没落,蒙古的最重要军事力量、蒙古骑兵也就逐渐没落,退出历史舞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