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的谋士张仪之妻,妙计不绝,协助秦国平定巴蜀前方,重创强楚,离间了六国,居功至伟。他也在惠文王时期做了丞相,很受重视,势力颇重。但等到秦惠文王死后,即位的秦武王并不注重张仪。张仪常常遭到打压,很不失意。秦武王以为张仪是魏人,存心不良,居然想着过河拆桥,杀掉他根绝后患。
这伤透了对秦国忠心耿耿的张仪的心,没想到本人爲秦国呕心沥血,遭人咒骂,换来的却是兔死狗烹的结局张仪之妻。于是,张仪愤恨地分开秦国,宣称:嬴荡你小看我,看我如何毁你秦国!张仪凭借一张能言善辩之嘴,通吃六国君主,并耍的六国君主团团转,帮助秦惠文王散六国合纵,平灭巴蜀,使秦国再次崛起六国。
可是就是如此的功臣张仪之妻,却被新登基的秦武王直接罢免了相位,落位平头老百姓,之后听信一句话,又把张仪赶出秦国,让张仪自生自灭。首先分析下秦武王,武王也是一位雄才伟略的秦王,凭借武力超群,在秦国军中威望很高,并英勇善战,平定了巴蜀之乱,但是政治水平不行,按理说秦武王急需张仪这样的人才管理朝局,平衡六国,可是秦武王却没那么做,而是反常规而行。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最明白的了,武王属于激进暴力型的,和张仪的性格合不来,在张仪是丞相的时候就已经和太子有点不和谐了。最主要的是,武王从年轻时就有个老师甘茂比较对武王的口味,甘茂又是属于比较会心计也就是小聪明的人,武王当王后马上提升甘茂上去。
那张仪的为何罢相后还帮秦国?秦惠王和张仪的君臣关系很和谐,而且战国之势既然决定要效力一个国家就一定死心塌地,而且甘茂和张仪关系也可以,张仪又不是范雎这样锱铢必较的人,还有不论是变法钱还是变法后的秦国对人才从来都是很爱惜很爱惜的,武王只是不让张仪座丞相,而且张仪也老了,也该让位了,所以并不影响张仪继续报效秦国。
那张仪对秦国如此忠诚的原因是什么?一半是忠诚,一半是不得不忠。早在张仪之前,商鞅所提倡的法家,就不是仁德治国,而是君王恃权治国,法家的君臣关系,是相互利用,利用权势权术,让臣子不得不忠。张仪一介布衣,能遇到秦国,遇见明君,三生有幸,怎能不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