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绝笔历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斯大林去世前,赫鲁晓夫在苏联的地位并不稳固,斯大林也没有指定接班人,而贝利亚和马林科夫等人实际上在那个时候,比赫鲁晓夫更有胜出的可能马林科夫。

马林科夫:赫鲁晓夫是如何掌握苏联最高权力的?

但是关键就在于马林科夫,赫鲁晓夫这个人玩弄权术确实有一套,并且他非常善于利用别人。而斯大林去世时,贝利亚掌握着克格勃,算是对赫鲁晓夫最大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赫鲁晓夫决定首先干掉贝利亚,因此他联合马林科夫,在苏共会议上逮捕了贝利亚,并且立马对他进行审判,然后处决。

马林科夫:赫鲁晓夫是如何掌握苏联最高权力的?

而赫鲁晓夫打到政敌贝利亚的过程马林科夫,其实也并不简单,毕竟贝利亚掌握着苏联的情报组织克格勃,所以要想首先战胜贝利亚,除了得到马林科夫等人的支持外,也要获得军方的支持。

马林科夫:赫鲁晓夫是如何掌握苏联最高权力的?

而在这个时候,对赫鲁晓夫极其重要的人物出现,此人便是掌握军权的朱可夫,在赫鲁晓夫的请求下,朱可夫也认为贝利亚上台,势必会向自己发难,所以他决定帮助赫鲁晓夫。就这样,贝利亚被处决了,赫鲁晓夫的敌人,变成了马林科夫。

马林科夫:赫鲁晓夫是如何掌握苏联最高权力的?

同时马林科夫也在蠢蠢欲动,准备向赫鲁晓夫发难,但是在这个时候,极其关键的一个人物朱可夫又支持了赫鲁晓夫,最终马林科夫也在权利斗争中失利。当然在这个时候,权力的斗争并没有结束,因为赫鲁晓夫还有他最后一个敌人,这便是屡次帮助他的朱可夫。

当然结局也是在人们的预料之内,军人出身的朱可夫肯定不是赫鲁晓夫的对手,尽管手握百万雄兵,依然被赫鲁晓夫拿下,至此,赫鲁晓夫才真正稳坐克里姆林宫。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赫鲁晓夫绝对是个权术高手,他能在斯大林的高压统治下全身而退,最终又打败一众政敌。所以赫鲁晓夫最终成功掌握苏联最高权力,也并不是偶然!

二战后,斯大林年龄已老,大功告成,而且通过二战涌现出一批精英,本该激流勇退。可供接班的人很多,包括舆论说的很坏的贝利亚。

朱可夫接班确实是不错的选择,朱可夫办事缜密,军政素质高,不管调到什么地方,都能扭转战局。举个例子,朱可夫被派到列宁格勒防守,看到老革命伏罗诺夫号召青年人,"孩人们,你们的父辈跟我上战场,今天你们要跟我上战场。"群情踊跃,要与敌拼杀。朱可夫则让老革命去休息,现在战争是飞机,坦克不再是国内革命那会子了,拿杆枪往前冲就行了。朱可夫在列宁格勒是党政一把手,统筹全局,充分利用早期的防线,调动各种力量挽救了列宁格勒,说明朱可夫军各方面素质都很强,而不仅仅会指挥打仗,更能稳定军心,民心,组织军民共克难关。而且很会演讲,鼓动群众。

朱可夫之所以是二战第一名将,其并没有太多自创的军事理论,而是细致入微,洞查入微,战场组织入微,精于计算,考虑周全。例如敢于在不利于大兵团作战的沼泽地区展开部队。如果用这种头脑管理国家,国家肯定能兴望。

在决策上,军事决策就不用说了,二战期间无人出其右,在国家政治上,积极参与铲除贝利亚。为国家大意,大争权,不利用自己的大功为自己谋存政治利义。

二战中科涅夫作战不利,斯大林要办了科涅夫,但朱可夫不仅救了科涅夫而且让他继续带兵打仗,朱可夫很会团结同志,不搞斯大林肃反那一套,二战后让他靠边站就靠边站,不拉山头。这都是朱可夫高素质的体现。

如果朱可夫当政,苏联肯定不会走向僵化的道路,不会在政客的内耗中耗尽时光,苏联也不会只有70年的寿命。

朱可夫跟贝利亚有什么仇?在二战前后的苏联,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尤其是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先后出现第一名将朱可夫,内务部长贝利亚等一大批英雄人物。按理说,朱可夫是军队的统帅,带兵征战沙场,贝利亚是苏联秘密警察头目,主要负责国内肃反、锄奸,执行斯大林的命令。两个人应该没有交集,但就是这样两个没有交集的人,却在二战之后斯大林逝世后,在一次重要的党内会议上,朱可夫持枪逮捕了贝利亚,最终结束了贝利亚的政治生涯,令人不解的是,朱可夫跟贝利亚到底有什么仇呢?

马林科夫:赫鲁晓夫是如何掌握苏联最高权力的?

小编认为,朱可夫与贝利亚应该是没有明显仇怨,最多也就是政见不同,但由于所属利益阵营不同,没有政治嗅觉的朱可夫被人利用而已,从而出现了兵戎相见的情况。具体是这样的:

马林科夫:赫鲁晓夫是如何掌握苏联最高权力的?

1、朱可夫功高震主,贝利亚执行斯大林命令,搜集证据将朱可夫列入“军人阴谋集团”。在苏德战争时期,朱可夫先后指挥过莫斯科战役、保卫列宁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白俄罗斯战役、柏林战役,可谓是战功卓著。但只能说朱可夫是一个卓越的军事家,而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二战结束后,由于朱可夫在二战中作出的巨大贡献,他的光芒已盖过了斯大林,成为万众瞩目的英雄,他在军中威望甚至一度超越了斯大林。对于喜欢搞个人崇拜的斯大林来说,苏联只有他一个绝对领袖,但凡其他任何人越了界,都会遭到他的打击,这是斯大林所不能容忍的。而此时的朱可夫不知道急流勇退,不知道放权,仍牢牢抓着军权,遭到猜忌,于是便失去了斯大林的信任。

马林科夫:赫鲁晓夫是如何掌握苏联最高权力的?

而当时的贝利亚,掌控的就是令人谈虎色变的苏联国家安全系统,斯大林把他叫做“我的盖世太保头子”,是那个时代最可怕的黑暗机器之一,在特务领域,他绝对是苏维埃空前绝后的人物。1938年10月,斯大林亲自挑选了贝利亚出任内务部长,在斯大林的受益下,他一手炮制了“卡廷森林惨案”,在后期的肃返运动中,镇压处死了不少干部群众。可以说,他是斯大林大清洗计划的主要执行者之一。

所以,根据斯大林的指示,贝利亚对朱可夫的公寓进行了调查,查获了大量德国战利品和财物,贝利亚拼凑黑材料,并罗织罪名,将朱可夫列入了一个“军人阴谋集团”,斯大林签署命令撤销了朱可夫陆军总司令的职务,通令中斥责朱可夫:“不谦虚,过于傲慢,把战争期间取得所有重大战役胜利的决定作用归功于己”。并最终把朱可夫贬职处理,成为了敖德萨军区司令。这是朱可夫遭到的极大打击,他认为这是贝利亚的陷害导致的。但是朱可夫不知道的是,这一切都是斯大林的主意,贝利亚只是被利用了而已。

2、朱可夫抓捕贝利亚的原因。斯大林逝世后,贝利亚更是权倾一时,他与马林科夫,赫鲁晓夫成了苏联政治上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是斯大林继承者的热门人选,并且三人都想上台执政,在三人在争权当政中,由于斯大林在世时树立了个人权威制,任何人不经他允许,不能插手其他部门的工作,这样就造成了克格勃就被贝利亚垄断的情况。贝利亚可以随时调动克格勃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他要是想搞掉竞争对手夺权没一点问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赫鲁晓夫决定动用军队先搞掉贝利亚。此时,他想到了朱可夫,并利用朱可夫被贬对贝利亚的仇恨和朱可夫在军队的影响力。于是,赫鲁晓夫给朱可夫打电话说:“中央主席团会议要讨论贝利亚的问题,可能要逮捕他,你带上几位可靠的人,时刻准备行动。”最终在1953年6月底的一天,中央主席团会议上,朱可夫持枪逮捕了贝利亚。苏联军队则首次作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步入政坛,朱可夫当上了国防部长。

而朱可夫之所以帮赫鲁晓夫逮捕贝利亚,其主要原因:一是他想压制住坐大的以贝利亚为首的安全部队,提升军队的影响力。二是因为他对党的忠心,他认为自己是为了捍卫以赫鲁晓夫为代表的党的利益而听从命令的,因为他认为党的领导地位正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之中。三是因为他被贬职对贝利亚的误解。所以,朱可夫毫不犹豫地带人逮捕了贝利亚。

所以,综合以上几方面情况,小编认为,朱可夫与贝利亚应该没有大的矛盾,没有政治敏锐性的朱可夫只是政治家们利用的工具而已,这在朱可夫的《回忆录》里也有证明,他在回忆录里虽然充斥着对贝利亚的各种负面评判,但他却并未发现贝利亚曾经真的想要将他彻底消灭。朱可夫最多是对贝利亚厌恶,而不是有矛盾一样的仇恨,之所以扳倒贝利亚,完全是出于军人和共产党员的立场而被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