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宗李显是唐朝的第四位皇帝,是唐高宗李治后的第一位两任皇帝的人。在历史上,对于他的评价差强人意,如他重用外戚无界限、宠溺妻女无原则、复辟帝位后生活奢侈、性格懦弱、为政昏庸等等,但是,他在位期间唐朝并未走下坡路。这是为何唐中宗?
1.他第一次在位时唐中宗,有强势的老妈在看管。
唐中宗李显第一次即位时正年富力强,而且在位只有55天。尽管他想把权力从武后手中夺回唐中宗、励精图治、做一番帝王事业,但在朝廷安插亲信时,由于重用了老丈人,并说了一句要把天下给岳父的赌气的话,叫武则天抓住了把柄。
长袖善舞的武后运筹帷幄后废黜了他的皇位,贬降为庐陵王。屁股在皇位上还没坐热,便被赶了下来。各种为政举措尚未推行、实施。所以,没浪费大唐多少成本。对唐朝也没产生什么影响。
2.复辟帝位后,自己施展了一定的政治能力,弟妹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神龙元年,以张柬之为首的五大臣发动了神龙革命,逼迫武则 天退位,在李旦、张柬之、太平公主等人的拥立下,李显复辟了帝位。次月,唐中宗将武周国号改回李唐,又恢复了大唐典制。这次复位后,李显又当了五年多的皇帝,虽然他重用韦氏、纵容安乐公主,使得外戚专政在一定范围内成为事实。但并不是毫无作为:他使百姓免除了租赋,强力设置十道巡察使,启用上官婉儿等置修文馆学士,注重发展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往,还把和亲政向前推进了一步。在他的力主下,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保证了边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积极因素还是很多的。正能量可以抑制韦后等人的倒行逆施,缓冲了外戚政治的危害。
又太平公主与李旦在朝廷也有一定的话语权,所以,这五年时间里,唐中宗依然能稳固国本,不至于使大唐有明显的下滑行为。
3.早年的唐玄宗能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消除了中宗的消极影响。唐中宗被妻女毒死后,一心想效仿婆婆武则天称帝的韦氏想让李唐江山再次变色,就密谋政变,李隆基联手自己的姑妈太平公主彻底清除了韦后势力,让相王李旦复辟了帝位,避免了混乱局面的形成。这样,唐中宗由于重用外戚给大唐造成的危害还没有完全完全爆发出来,就被李隆基姑侄等人解决了。
李旦对政治没有多大的兴趣,在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双方政治力量相持不下时,李旦主动把皇位让给了李隆基。早期的李隆基精明干练,是治国安邦的好手,他联手宋璟、姚崇等贤臣,励精图治,将唐朝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开创了开元盛世,让唐中宗对唐朝的消极影响在无形中烟消云散了。
中宗是皇帝的庙号,顾名思义,有中兴的意思,指一个王朝在经历了初期的建设与发展之后,遇到了某些逆潮流(如叛乱或者外地入侵)的历史事件,而出现的一个力挽狂澜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庙号为中宗的有很多。
最早的是商中宗太戊,姓子名密。生年不详,公元前1411年去世,商朝第九位国王,前任国王雍己弟。据说在位七十五年期间,举贤人尹陟、巫咸为丞相,天下大治,诸侯归附。庙号中宗。
其他朝代以中宗为庙号的皇帝如下:
一、西汉中宗孝宣帝刘询
他是封建王朝里面第一个以“中宗”为庙号的皇帝。刘洵是汉武帝刘彻的曾孙,是太子刘据的孙子,在巫蛊之祸中侥幸活了下来,得到了廷尉监邴吉的保护和照顾。后来,经过汉武帝大赦天下,刘洵才从监狱里面出来,并被收入掖庭,上报宗正并列入宗室属籍中,在法律上得到了认可,并在这里接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汉武帝,汉昭帝先后离世,新继位的刘贺却“荒淫无行,失帝王礼仪,乱汉制度”,仅仅在位27天,就被霍光与张安世赶出了皇宫。刘洵这才幸运地得到了皇帝的宝座。
由于刘洵自幼在民间长大,深知民间疾苦,所以在登上皇帝宝座之后,作出了许多有利于百姓社稷的措施。一时之间,天下太平,汉朝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他死后,被光武帝刘秀追尊孝宣皇帝庙号为中宗。
二、东晋中宗元皇帝司马睿
东晋中宗元皇帝司马睿,字景文,东晋开国皇帝。司马懿曾孙,司马伷之孙,王司马觐之子。西晋灭亡之后,司马睿在建康称王,改元建武;次年称帝,成为东晋的开国皇帝。在他统治期间,重用王导,稳定了东晋的政权,但是位高言轻,一生郁郁寡欢,含恨而终。谥号元,庙号中宗。
三、西梁(后梁)中宗宣皇帝萧詧
西梁(后梁)中宗宣皇帝萧詧,在西魏的扶植之下,成为西梁的开国皇帝。萧詧是梁武帝之孙、昭明太子萧统之第三子。即位八年后,562年在抑郁中病故,谥号宣皇帝,庙号中宗,葬于平陵。
四、唐中宗李显
唐中宗李显是继刘洵之后在历史上比较出名的中宗皇帝。他是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在此期间,他发动神龙政变,推翻了武周的统治,重新建立了唐王朝的政权。可惜的是,在解除了武周的威胁之后,他听凭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等人弄权,自己则只顾过着淫靡的生活,最终在公元710年被毒死,终年55岁,葬于定陵。
其他的中宗皇帝还有五代时期南汉中宗明孝皇帝刘晟,大理中宗文安皇帝段正淳,朝鲜王朝中宗李怿等。
参考资料:《二十四史》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