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华将军:湘潭为什么出过这么多名人?

邵华将军:湘潭为什么出过这么多名人?

邵华将军:湘潭为什么出过这么多名人?

湘潭最有名的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还有彭德怀元帅邵华将军、陈赓大将、谭政大将、彭绍辉上将等一批老一辈革命家和开国将帅。今天我再介绍几位1988年以后授衔的湘潭籍解放军将军,他们是:

△宋文汉,湖南省湘乡市金石镇石坝村人,解放军中将邵华将军。1939年6月生195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陆军第42集团军参谋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广州军区参谋长、广州军区副司令员。1998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

△丁一平邵华将军,满族,湖南省湘乡市人,海军中将。1951年2月出生,1968年3月入伍,197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任海军基地参谋长、海军舰艇学院院长、海军北海舰队参谋长、海军北海舰队副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海军北海舰队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兼海军参谋长、海军副司令员。2002年07月,晋升为海军中将军衔。

△毛新宇,湖南湘潭韶山人,解放军少将。他是毛泽东唯一的嫡孙、毛岸青与邵华之子。1970年1月17日出生于北京,199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副部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全国政协委员。2010年7月20日晋升少将军衔。

△彭钢,湖南省湘潭县人,解放军少将。1938年11月生,197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纪律检查部部长、全国妇联副主席等职。1991年6月晋升为少将军衔。她是开国元帅彭德怀的侄女。

1964年元旦过后,毛岸青和妻子邵华 找到父亲毛泽东,说是因为常常怀念妈妈杨开慧,执意要求父亲将他写给李淑一信中的一首《蝶恋花·答李淑一》词再重写一遍,以作永久的纪念。

邵华将军:湘潭为什么出过这么多名人?

毛泽东看着儿子和儿媳的执著神情,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你们的妈妈受尽了敌人的折磨,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忠贞和英勇,毅然抛下年迈的母亲和三个年幼的孩子,大义凛然地走向刑场,这是常人多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啊!”

邵华将军:湘潭为什么出过这么多名人?

说着,毛泽东走到办公桌前,一边伸手拿了毛笔慢慢地蘸着墨汁,一边凝神思索。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毛泽东才轻轻地铺开了宣纸,缓缓地用手抚平,悬起手腕,开始提笔书写:

邵华将军:湘潭为什么出过这么多名人?

我失杨花君失柳……

邵华将军:湘潭为什么出过这么多名人?

毛岸青和邵华一看,认为父亲的笔下有误,忍不住问:“爸爸,你原来写的不是‘骄杨’吗?怎么现在写成‘杨花’了?”

邵华将军:湘潭为什么出过这么多名人?

毛泽东停住笔,思索了一下,毛岸青和邵华以为他要重写,赶紧递过去一张空白宣纸,不想他们的父亲并没有接过去,而是缓缓地说:“称‘杨花’也很贴切。”

邵华将军:湘潭为什么出过这么多名人?

一句话,深深地表露了毛泽东对杨开慧的怀念和爱慕之情,两个孩子的眼泪一下子从眼眶里滚淌出来……

毛泽东下笔如行云,笔迹潇洒而遒劲:

我失杨花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毛泽东一气呵成、写完了这首词。放下毛笔,毛泽东双手拿起墨迹未干的宣纸,郑重地交给了两个孩子。两个孩子激动地接了过去,彼此捧在手上看着、端详着,两个孩子只顾看了,却没有察觉到爸爸的眼睛里已经饱含了泪花……

革命领袖毛泽东深切怀念着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杨开慧烈士。

作为名门闺秀的杨开慧,集中了她所处时代女性的一切优秀品质,美丽、善良、知书达理,追求个性解放和婚姻自由。毛泽东深爱着她,而她也把自己全部的爱献给了毛泽东。她曾以饱含情感的笔墨追述了自己与毛泽东的恋爱经历。“不料我也有这样的幸运,得了一个爱人!我是十分的爱他;自从听到他许多的事,看见了他许多文章日记,我就爱上了他,不过我没有希望过同他结婚,一直到他有许多的信给我,表示他的爱意,我还不敢相信我有这样的幸运!”“自从我完全了解了他对我的真意,从此我有一个新意识,我觉得我为母亲而生之外是为他而生的”,“假如他被人捉着去杀头,我一定要同他去,共这一个命运。"1921年春节前夕,这对热恋中的情人非常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没有举行任何仪式,也没有购买什么像样的家具。,因为他们反对一切“俗人之举。”

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杨开慧离开她执教的岳云中学,同毛泽东一道住进长沙小吴门外清水塘,算是正式有了一个自己的“家”。这是一幢两进三开间的小木板平房,里面陈设十分简单,即使是除了一张床、一张办公桌和几条凳子,没有其他显眼的东西。它是作为中共湘区委员会的秘密机关。这时,毛泽东已是区委书记,公开职业是湖南第一师范附属小学主事兼第一师范国文教员,他的为数有限的薪金便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杨开慧虽是出身名门,但却像平民一样生活,她穿得最多的是粗布衣。她把一切精力放在协助毛泽东工作上,选阅、剪辑每天的报纸刊物,助毛泽东抄写文件,还外出担任联络任务。到了晚上,她还要为前来清水塘开会的人站岗放哨,为经常通宵工作的毛泽东准备夜餐和烘笼。为了弥补中共湘区委员会经费短缺,她甚至动员母亲拿出父亲去世时亲友送的奠仪、募捐款资助毛泽东做革命活动经费。1924年杨开慧离开清水塘,随毛泽东辗转于上海、韶山、广州、武汉等地。从1927年8月到1930年10月,杨开慧在家乡板仓坚持斗争了三年多。在板仓的日子里,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尽管如此,杨开慧继续坚持党的地下斗争,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对毛泽东无限眷恋,即使是在被捕入狱后仍未改变。

1930年夏,国民党清乡队在板附近大肆抓捕中共地下党员和革命群众。有人劝杨开慧设法去井冈山,她没有同意。她一边掩护其他同志转移,一边做各种应变的准备。危险之际,她没有忘记装在从武汉带回的文件和手稿,为使这些东西免于落人敌人之手,她将党的文件密封在一个蓝花瓷坛里,埋在菜土中,将一些没有发出的信和诗文手稿,藏在住房的夹壁墙内。

1930年10月中旬的一天,杨开慧不幸被捕,在狱中,杨开慧经受了各种酷刑,虽被折磨得遍体鳞伤,回答敌人的只有三个字:“不知道!”最后敌人把她“请”进客厅,还有新闻记者在场,由执法处长李琼转告国民党湖南清乡司令何键的意思,只要在报上登个声明,跟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马上可以获得自由,又遭到她的严词拒绝。敌人又以她上有老母、下有三个孩子的情况来“打动”她,并要她好好想想,她只是淡淡一笑而已。她,面对严峻的现实,早已置生死于度外。在1929年她写给堂弟杨开明的一封信中,她就为母亲和孩子的去处提出了如下安排:“我好像并不惧怕……只有我的母亲和我的小孩呵!我有点可怜她们!已经看见了死神!唉!它那冷酷的面孔!说到死,本来,我并不惧怕,我决定把他们——小孩们(即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以后毛岸龙又走失了。)托付给你们,经济上只要他们的叔父长存,是不至于不管他们的,而且他们的叔父,是有很深的爱对于他们的。但是倘若真个失掉一个母亲,或者更加一个父亲,那不是一个叔父的爱可以抵得住的,必须得你们各方面的爱护,方能在温暖的春天里自然地生长,而不至受那狂风骤雨的侵袭。”这是一个革命母亲对孩子最崇高的爱,这样的爱,不是敌人能够理解和动摇得了的。杨开慧在狱中时,党组织曾多方营救,群众也多次联名要求国民党释放她。一些知名人土甚至打电报给何键要求释放,何键对此十分恐慌,决定对杨开慧早下毒手。前往探监的亲友知道杨开慧即将遇难,心里非常难过,流下了悲痛的热泪。但她视死如归,坚定刚强地对亲友说:“莫难过。告诉我妈妈,叫她也不要难过,好好教育岸英他们三个孩子。敌人虽能杀死我个人,但共产党人是杀不绝的,革命总有一天会胜利。”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在经历了一个多月苦难的狱中生活后,英勇就义于长沙浏阳门外的识字岭。当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得知杨开慧牺牲的消息时,悲痛地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1957年,又写下《蝶恋花・答李淑一》一词、以“骄杨”喻爱妻,安抚烈士的忠魂。

杨开慧作为一个母亲,对自己的三个孩子无比牵挂;作为毛泽东的爱人,对爱人的爱至死不渝;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她是我们后来者永远学习的榜样。今天,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中,又有多少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奋战在抗疫前线。“开慧精神”,在新的时期,有一层更深的传承和含义。我们每个人,都要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在各个岗位上努力工作,全心奉献,为祖国的繁荣和富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