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候鸡鸣狗盗,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 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鸡鸣狗盗。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孟尝君不敢得罪秦 昭王,只好留下来。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 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 ”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 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秦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只要妃子说一,昭王绝不说二。孟 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应了,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 做成的皮衣)做报酬。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就 在这时候,有一个门客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说完就走了。
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鸡鸣狗盗。他先摸清情况,知道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裘,一时舍不 得穿,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他便借着月光,逃过巡逻人的眼睛,轻易地钻进贮藏室把狐裘偷 了出来。妃子见到狐白裘高兴极了,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并准备过两天 为他饯行,送他回齐国。
孟尝君可不敢再等过两天,他害怕秦王反悔,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当时 秦国的东大门正是半夜。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分,鸡怎么可能叫呢?大家 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
原来,孟尝君的另 一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 怪,怎么还没睡踏实就鸡叫了呢?但也只得按照规定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立刻派出人马追赶。追到函谷关,人家已经出关多 时了。
就这样,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离开秦国,逃回了齐国。
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受秦王之邀,带领一大 批门客来到秦国,秦王认为孟尝君非常有才干,便 打算拜孟尝君为相国,但立即遭到了大臣们的反 对,因为孟尝君是齐国的宰相,他不可能尽心尽力 为秦国办事,而会随时将齐国的利益放在首位。 秦王便取消了原来的打算,并将孟尝君软禁起来, 准备杀掉他,以绝后患。
孟尝君意识到自己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于是 他偷偷派人向秦王的爱妃求情。秦王的爱妃表 示,要救人可以,但必须送给她一件白狐皮的大 衣。孟尝君确实曾有一件白狐皮大衣,可是,这件 大衣已经献给秦王了。孟尝君没了主意,急得团 团转。这时,一位门客说:“大家不要着急,我去将 那件白狐皮大衣偷出来,送给秦王的爱妃,问题不 就解决了吗!”
这天深夜,这个门客学着狗叫,悄悄地潜入王 宫盗出了那件白狐皮大衣。
孟尝君立即派人给秦 王的爱妃送去。在爱妃的劝说下,秦王答应将孟 尝君和门客们放了。
孟尝君带领门客马不停蹄,赶到函谷关时已 是半夜,城门紧闭,无法出关。按秦国的规定,只 有到鸡鸣以后才能幵关放人。孟尝君焦急万分, 他担心一旦秦王改变了主意,会派人马来追他们。
如果出不了函谷关,他们随时都可能落入秦军 之手。
正在这时,孟尝君手下另一位门客非常逼真 地学起了鸡叫,这一叫引得附近的鸡都跟着叫了 起来。守城门的士兵听到鸡叫声,以为天亮了,立 即开关放人。孟尝君一行人策马飞奔闯出了城 关,逃出了秦国。
等秦王的追兵赶到函谷关时,他 们早已进入了齐国的境内。
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是当时著名的 “四公子”之一。门下养食客三千。秦昭王 听说孟尝君贤能,就召他入秦,想委以重任, 但秦国一些臣僚进言说孟尝君终究是齐国 人,会想着齐国利益而对秦国不利,不可重 用他,但是又不能放走他,他回到齐国后会 为齐国出力,照样不利于秦国,于是便将孟 尝君关押起来。
孟尝君联系到了秦王一个宠 爱的妃子,让她救他,妃子说想要孟尝君的
狐裘大衣,而孟尝君已将狐裘大衣在初次见 秦时献给了秦王。此时孟尝君手下有人自告 奋勇说他会像狗一样暗中将大衣偷出来,这 个人果然偷到了狐裘大衣。孟尝君将这件狐 裘大衣献给秦王的妃子。
秦王的这个妃子在 秦王面前为孟尝君说了不少好话。使秦王放 走了孟尝君。
但后来,秦王又后悔放走孟尝君。便派 人去追,此时孟尝君刚走到函谷关。函谷关 有规矩,即必须鸡叫才能开关门。情况紧急, 这时孟尝君手下又有一人自称会学鸡叫,于 是他学鸡叫而将周围的鸡都引得叫了起来, 函谷关守兵开关门而放孟尝君出了关,得以 脱险。
后来,人们就从这个故事中总结出成语 “鸡鸣狗盗”,来比喻那些不具真才实学却靠 雕虫小技投机取巧的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