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谢悟空邀请;
公元710(景龙四年)年5月唐中宗,一名叫燕钦融的地方官员上书指责韦皇后淫乱,(其实由来已久,大家司空见惯)干预朝政。
中宗李显(二度当了皇帝)亲自召燕钦融垂询.恼羞成怒的韦皇后获悉后,就指使爪牙当众将燕钦融摔死唐中宗。中宗耳闻目睹,尽管面有责备之意,但不敢有批评之举,窝囊程度可见一斑,真怀疑是武则天亲生子。韦皇后为中断中宗追究其丑恶的淫乱事实,而不知天高地厚的安乐公主(中宗与韦后的女儿,一心想当武则天第二)则希望母后临朝称制,自己当皇太女,为实现武则天第二迈进一步。
母女俩心怀鬼胎,狼狈为奸,密谋害死中宗(作为韦后的丈夫与安乐公主的父亲),韦后熟悉中宗生活习惯,他喜欢吃饼,就暗中指令自己的情夫之一马秦客配制了毒药,她动手将毒药掺入饼中,亲自监督蒸熟后,再令宫女送入神龙殿唐中宗。懦弱无能的中宗正在翻阅奏章,见饼送来,没有丝毫怀疑,取来就吃,咀嚼一番后大赞好吃。
不一会儿,腹痛如绞,仆在榻上打滚,太监上报皇后,韦后故意磨蹭,过了好久才赶到,此时中宗已说不出话来,只是呜咽地哭泣,没多久便含恨驾崩于卧榻上。
以上采用<全唐史>的说法.
唐中宗李显被武则天废黜后还能再次登上皇帝位子,内因在于武则天心里出现了还政李唐的倾向,外因在于狄仁杰的强力推动。
唐高宗李治先后立了4个太子,分别是李忠、李弘、李贤、李显。当武则天还是皇后时,就废了前太子,也就是王皇后的干儿子李忠,改立武则天的大儿子李弘为太子。 李弘23岁时病逝后,675年李治改立自己与武则天的二子李贤为太子。五年后,680年,李贤却因谋逆罪不仅被废为庶人,而且流放到巴州。李治又立了自己和武则天所生的第三个儿子李显为太子。683年,李治驾崩,临终遗诏:太子李显在柩前即位,当了皇帝。
但是李显是一个韬略胆识很不行的人物,他急着构建自己的幕僚体系,居然把自己的老丈人韦玄贞硬塞进宰相班子。如果他的老丈人有些本事还行,可他没有为官经验和资历,引得朝臣一片哗然。
这时候,宰相裴炎极力劝谏李显。李显不但听不进去,还生气地说:”朕即使把天下都给韦玄贞,又有何不可?还在乎一个侍中吗?”
羽毛未丰的李显挑战大唐规矩,这还了得!武则天必须干掉这个亲儿子。李显被废,并发配到了房州。
这时的武则天使自己说了算,就立了自己第四个儿子、豫王李旦为帝,这就是唐睿宗。李旦做皇帝之后,武则天就临朝称制,自专朝政,李旦成了摆设,即使武则天大权在握,但还不满足。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唐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了武周王朝。691年,正式改唐为周,改元天授。尊号圣神皇帝,改元天授,李旦虽仍为皇嗣,但却赐姓武氏。
武则天做了十五年皇帝,在此期间,她的的侄子武承嗣、武三思一直想谋求太子之位,还多次让人对武则天说:“自古天子没有以异姓当做继承人的”。话说的没错,为此,武则天也一直犹豫不决,当然在武则天执政期间,李唐族人也被杀得差不多了,确实无法和武氏族人相比,眼看着李唐江山就要彻底易主了,这时,一直被武则天信任的狄仁杰站了出来,以姑侄和母子的亲近程度作比较,力劝武则天还政于李显,狄仁杰的话武则天显然听进去了,经过多方权衡之后,最终决定立李显为皇太子。所以 这次谈话,不仅让武则天再无意立武承嗣、武三思为太子,而且后来武则天去世后时,遗照中省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与高宗合葬乾陵,应该都和狄仁杰的谈话有关。
当然,李显被废后,依然能忍辱负重,坚持活了下来,日子虽然艰辛,但终于等到了重见天日。
发布评论